第(3/3)页 如果这个猜测成立,上次去首都所经历的一切就解释的通了。 “是的。” 果然,韩东明点头了。 “我也是因为朋友的建议才有了投资的想法。” “所以我们在首都的.” “虽然认识是我安排的,但是你们也拿到了首都26所高校的进驻协议,不是吗?” 韩东明赶紧解释道:“即便是不通过张一鸣那边的关系,后面你们下面推广团队接触高校的时候,最后还是会找到我这里,相信我有这个能力。” 罗阳点了点头。 他绝对有这个实力。 “既然说开了,我也就直接一点了。” 韩东明现在属于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状态,索性很直白的对着罗阳道:“我为你们开拓首都高校的市场,保障你们后续在市区的推广,凭借这一点,我拿到你们二轮融资的入场券,应该值了吧?” “这是双赢。” 罗阳也很坦率的道:“你刚才说的对,即便上次你不主动出现,后面或许就是我们找上门,主动找你合作。” 韩东明这么说,是想消除罗阳心里的疙瘩。 现在看来,这一点没问题了。 “至于我发小的建议.” 韩东明说到这里的时候顿了顿:“他刚调回国内任职,自然是想做出一点成绩,遇到你们这个项目就心动了,但是调研一圈下来,发现你们二轮融资的大门在6月份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关闭,无奈之下才想到了用海外市场开拓来置换的计划。” 好家伙. 原来一切都是人家的计划。 罗阳和宋琬对视了一眼,随后安静了下来。 要说心里一点想法也没有,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商言商,从利益的角度来看,韩东明朋友的这个计划对共享单车项目并没什么损害。 相反的,他的计划可以达到双赢、多赢的局面。 突然间,罗阳对韩东明那个发小感兴趣起来,很想马上见到他。 “你朋友想要业绩,他目前在IDG大中华区是什么职务?” 宋琬这时候开口是作为罗阳嘴替发言:“他在大中华区任职,又怎么保障我们道海外开拓市场的利益?” “应该是高级经理的职务,现在负责领导一个投资部门。” 这样的信息没必要隐瞒,也没必要夸张,因为很容易就查到。 韩东明实话实说道:“至于怎么保障你们开拓海外市场时候的利益,他会亲自和罗总解释,应该就在今晚的聚餐时候。” 这时候宋琬转向了罗阳:“董事长,IDG大中华区的高级经理,而且是负责一个投资部门的,手里实际权力还是有一些的,一般来说,一两千万本币以下的投资项目,他们能直接决定下来至于他能在多少程度上影响到米国本部,这就要看他以前在米国时候积累下来的关系了。” 按照罗阳对这番话的理解,IDG大中华区想要投资共享单车项目,韩东明的朋友自己就能决定。 但是涉及到海外公司,就需要转一道手了。 “韩总,就现在的情况而言,我们只能保证你的入围资格以及拿下不超过5%股权的底线目标。” 宋琬向罗阳解释完毕之后再次看向韩东明:“至于你朋友那边,还需要见面谈了再说。” 韩东明的朋友那边已经不是必选项。 罗阳完全可以自己挑选合适的海外投资机构来合作,把前期主动权抓在手里。 再不济,还有红杉资本那边可以作为备选项。 这么一来,罗阳的选择就丰富多了。 要不是韩东明还在场,他真的很想和宋琬来一个击掌庆贺。 刚才两人配合的实在是太默契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