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章 甥舅夜话-《重生之我们的80年代》


    第(3/3)页

    王发根在脑海里意淫着未来被乡亲们羡慕恭维的画面,呵呵笑着。

    李良一只手打着手电筒给王发根照亮前行的路,他坐在车后座上听着小舅呵呵的笑声,不由也跟着笑了出来。

    他很能理解小舅的这种心态,不是王发根没出息,而是他从小没有了爹,李良的外婆一个人拉扯着六个儿女长大,家庭条件实在太差,以至于王发根和刘菊英结婚都只能窝在一间土坯房里,连刘菊英娘家来个客人都没有住的地方。

    上辈子小舅王发根几年后和妻子刘菊英一起去粤省打工,后来在外面开餐饮店慢慢发家致富后就回家盖了一栋三层的小洋楼,不过那已经是90年代中期的事情了。那时候李良的外婆还健在,小儿子盖了房却常年不在家,她自己一个人住在空荡荡的房子里,房虽繁华人却寂寞。每次李良去乡下看外婆的时候,都能体会到王发根的这种心情。

    王发根不是个拖拖拉拉的人,听了李良的建议,他把店铺交给妻子刘菊英一个人打理,他扛着在城里购买的一大堆年货和几千块钱,带着母亲提前踏上了回家的汽车。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汽车到了早住乡的圩场。早住乡乡政府所在的圩场不大,只有一条街,除了乡政府大院是一栋3层的楼房,就连派出所等单位都是砖瓦结构的平房。

    反而是一些居民的民居会好一点,这些老房子有的是祖上传下来的,有的是早年解放时从地主手里分过来的,都带着江南古民居的风采。这种老房子融风俗文化之精华,结构严谨,雕刻精湛,特别是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合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

    可惜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蕴涵强烈传统文化气息的老房子越来越少,大家都盖成了千篇一律的钢筋混凝土洋房。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