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我王之气度和胸怀旷世少有,雄才伟略也不逊尧舜,臣子们自然难及万一!臣子们没有天生的智慧和胸怀,做事就要勤勉细致,反复推敲,以此弥补天生的不足,这才是人臣应有的态度!”苏秦道。 “嗯┄┄爱卿此言不虚!爱卿尽管说与寡人听听,不必顾虑!”齐王道。 “昔日臣告诉我王那九鼎之中隐藏了一个惊天秘密,臣只说了一半,并未向我王言明,一来臣未能得到证实,二来臣以为可以为我王奉上九鼎,结果却未能如愿!近些时日臣打听到那九鼎的确身系惊天大密,但又犹豫不决,瞻前顾后,不知┄┄”苏秦还未说完,齐王打断道: “你尽管说就是了,寡人就不喜欢你这般婆婆妈妈的!” “那九鼎与黄帝长寿有关,得到九鼎之人可以长生不老!”苏秦道。 “不是说得九鼎者的天下吗?又如何与长生不老有关?爱卿细细说来寡人听听!”齐王一听,心中一惊,表面上却故作平静。 苏秦心里明白,田地越是表面镇定,说明他心中越是好奇,故而道: “黄帝活了五百岁,虽不能说是长生不老,但一个人能活五百岁也足够了!请问大王,自黄帝以后,有哪个帝王活过五百岁的?” “有!彭祖活了八百岁,他虽不是帝王,但也是一国之君!”齐王道。 苏秦一愣:怎么把他给忘啦?随即脑筋一转,随口编道: “彭祖能活八百,他练的是休眠之术,八百年中他有七百多年是在休眠!休眠之时不吃不喝也不能想,这种活法活一千年也没意思,黄帝的五百年日日都如常人一般,这如何能比?大王觉得可是这个意思?” “那是自然!叫我不吃不喝睡上八百年,那寡人还不如好好活上一百年呢!”齐王道。 “黄帝有四个妃子,多子多孙,能活五百年自然是有些秘法的,这些秘法就记录在《黄帝真经》中!要想得到《黄帝真经》,必须先得到九鼎,九鼎是黄帝留给世人的唯一物件!”苏秦道。 “《黄帝真经》?我只听说过《黄帝内经》,《黄帝真经》又是什么?”齐王疑道。 “其实除了《黄帝内经》,还有《黄帝外经》,但无论是《黄帝内经》还是《黄帝外经》,都不是黄帝亲手书写的,都是后人根据黄帝生平事迹和总结黄帝经验撰写的;只有《黄帝真经》是出自黄帝本人之手,是黄帝亲自书写留下的珍贵秘笈!”苏秦道。 齐王一震,随口问道: “此等秘密爱卿是如何得知的?” “臣下离开临淄数日,自然不是去游山玩水的!”苏秦答道,这样巧妙的回答,不光掩盖了他私自出行的真正目的,还向齐王做出了解释。 “哦┄┄寡人倒忘了,先生是鬼谷门人!”齐王似有所悟道。 苏秦不再纠缠这个问题,立即转入正题道: “世人研究《黄帝内经》,虽然能够延年益寿,但也难以活过百岁,究其原因,是因为后人所撰写的经书秘诀并非真正的长寿秘诀!《黄帝真经》中除了记载了长寿的秘诀之外,很可能还记载了诸如兵法治国平天下之类的经典策论。黄帝智慧远超常人,他的策论自然有些高见,所以后人有‘得九鼎可得天下’的定论。黄帝用兵和治国虽然高明,但历时几千年后,这些策论未必就算得上是高论了,所以臣下以为,这九鼎神器最大的价值还在于《黄帝真经》中的长生不老之法!” 齐泯王闻后沉思不语,苏秦继续道: “听说想要得到《黄帝真经》必须先取得得九鼎,而且九只大鼎缺一不可,至于《黄帝真经》是否就藏于九鼎之中,二者究竟有何联系,这个臣下就不得而知了┄┄” “等等┄┄”齐王打断道: “这九鼎果真与黄帝长生不老的秘诀相关,几千年来为什么就没人知道,没人得到其中秘诀呢?” “不是没人知道,果真没人知道,臣下又怎么可能知道这个秘密呢?”苏秦道。 “嗯┄┄?”齐王疑道。 “一来九鼎自古以来有人守护,无人能够轻易得到九鼎;二来知道真相的人本就不多,加上历时久远,真假难辨,也无人愿意冒生命危险轻易去争夺九鼎;三来得到九鼎并不意味着就得到了长寿之秘,或许还有一段路要走;四来那九鼎个个大而沉重,十分显眼,又是众矢之的,敢于觊觎它们的人绝非常人。除此之外,必定还有一些隐情,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苏秦答道。对于这番话,苏秦早就想好了,他知道这么回答齐王,即使有什么不妥,齐王也不会去细想。 果然齐王听了这番话后不再多疑,转而问道: “事关九鼎,与苏卿毫无关系,苏卿怎会寝食难安,不愿意告诉寡人呢?” “臣若是说了实话,我王必取九鼎!我王英明睿智,假以时日,天下必归于齐,然取天下须得静待时机,不可操之过急,我王心知肚明!我王万寿无疆,微臣说句不中听的话,时不待我,我王也会慢慢老去!只要我王能够与黄帝齐寿,夺取九鼎有何不可?昔日大王命丞相移鼎归齐,丞相回来后几番责备微臣,认为不妥!如果大王再谋九鼎,必与丞相不和,如今薛公名动天下,我王不可与其再生嫌隙,这与大王的名声和江山社稷都极为不妥!”苏秦道。 苏秦这一番话甚为厉害,先是说到了齐王心坎里去,再暗中埋下伏笔,离间齐国君臣。果然齐王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向苏秦骂道: “薛公薛公!他田文算个屁!寡人立刻发兵攻宋,我看谁敢阻拦?” “大王┄┄!宋乃万乘之邦,大王不可为了区区九鼎轻言战事!”苏秦故意道。 “嗯┄┄?怎么你也口是心非,要阻拦寡人?”齐王瞪眼怒道。 “非也,非也!臣之所以有所顾虑,并非只因薛公反对!宋与燕赵结盟,我王攻宋,必引来燕赵合击,如此大动干戈,劳民伤财,国力耗损,的确也是苏秦所顾虑之处!”苏秦道。 “打就打!以齐魏韩对宋赵燕,我齐国输不了这场战争!”齐王道。 “伐秦和伐楚韩魏附和,但若大王伐宋,韩魏必不会相助!不过┄┄不过如今┄┄”苏秦还未说完,齐王不耐烦道: “快说,快说!你就是改不了这婆婆妈妈的毛病!” “大王可听说了赵国有取灵寿之意?”苏秦问道。 “是有间子来报!”齐王答道。 “如今的中山与昔日不可同日而语,赵国取灵寿,不过是了却一桩心愿而已!我王若执意伐宋,臣有一计可全我王心愿!”苏秦道。 “爱卿请讲!”齐王道。 “昔日赵国本可以一鼓作气拿下灵寿,灵寿至今未取,只因赵国顾忌我齐国耳!如今赵国主父有意取灵寿,正好我王欲伐宋,苏秦愿替我王出使赵国,游说赵国君臣,齐赵各取所需,互不干涉。剿灭中山国乃赵国几代君臣心愿,主父必定应允。臣再去燕国见燕太后,游说燕王,安抚燕国。大王可差人往楚国给子兰令尹送上一份厚礼,楚国无忧。秦新败不久,无暇东顾,不足为患!如此大王可取九鼎,可取宋地,如囊中取物,大事可成!”苏秦道。 “妙!妙计啊!苏卿不愧是鬼谷高徒,寡人得爱卿,取天下也不过囊肿探物耳!”齐王说完哈哈大笑道。 苏秦唯恐田文坏事,遂和齐王约定,待他自燕赵返回之后再将伐宋之事在朝廷上廷议。 在苏秦看来,世上男人最看重权力,其次是金钱,美色次之,再其次就是玩物,这四样齐王一样不缺,唯独有一样他可求而不可得。苏秦深知,像齐王这样野心勃勃的王者,唯独长生不老是他们最梦寐以求的,任何像王者都逃脱不了死亡的结果,任何王者没有不渴望长生不老的! 苏秦有关九鼎和长生不老的一番言论,并非有任何根据,完全是出于游说齐王的目的而自我杜撰出来的。苏秦深谙人性,他知道齐王不可能放得下长生不老的愿望和梦想,无论有多少困难和风险,以齐王的欲望和个性,他必定会伐宋,而且不会拖得太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