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其他的都已经准备好,等导航和飞控系统的适配做好,就可以开始组装样机了。” 首席技术官刘增辉回复了罗阳的问题:“按照时间计划表,最迟在8月初能拿出两架来。” “团队几号飞柏林?” “董事长,柏林航展开始时间为9月10号。” 褚见明回答道:“团队计划在9月5~9月7号这几天里出发,在这之前,公司会安排两名行政,一名翻译提前过去安排住宿等问题” “那留给你们试飞和调整的时间也就25天左右。” 罗阳想了想之后问道:“有把握吗?” 他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一时间里竟然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回答。 “董事长,我们初步制定的计划还是以稳为主。” 褚见明婉转的道:“我们已经拆解了大疆第一款多旋翼无人机产品,技术部门分析下来,他们在多个系统上的技术并不比我们先进,在动力电池技术上更是落后一截。” “这倒是一个好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罗阳心情不错的道:“咱们鲲鹏科技在无人机动力电池技术上还是有优势的。” 有远帆集团的底子在,加上后来联合组建的研发实验室,不领先才怪。 “董事长,通过多方比对,我们市场部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猜测。” 市场部总监丁弘毅发言道:“他们可能在模仿我们鲲鹏2号的外观设计,大疆之所以比我们晚几个月推出新一代机型,或许就是因为推翻了以前的外观设计,模仿加创新拖慢了他们的脚步” 这个观点很新颖。 罗阳好奇的追问了一句:“大疆的机型外观和我们相似度很高?” “相似度在60%以上。” 丁弘毅回复道:“有些地方还是做了变动,我问过技术部门,因为飞行器的气动布局大多相似,即便借鉴和抄袭的痕迹很重,那也没办法指认。” 就像我们的歼35和歼20,外观上和老米的F35以及F22有很多相似之处,问起来就是航空飞行器的气动布局都差不多。 但是丁弘毅的这番话却让罗阳内心有些汗颜。 因为鲲鹏2号的外形设计是出自于罗阳之手,借鉴的是记忆碎片里大疆的机型外观。 属于用魔法打败魔法了。 现在看来,很可能不是大疆借鉴抄袭了鲲鹏2号,而是鲲鹏科技这边先发布了新机型,注册了外观专利,而大疆那边发现自己的新机型的外观设计基本上和鲲鹏差不多.最后不得不做出调整。 关键是他们还有苦没法说,因为鲲鹏科技早于他们注册外观专利。 只能在怀疑中感叹巧合。 “既然技术部门的意见也是以稳为主,那我就不强行要求冒险了。” 像鲲鹏科技这类企业,最忌讳外行指导内行,所以罗阳决定还是听取公司专业人员的建议,不冒险激进。 当然,这也是有前提的。 那就是鲲鹏2号在各方面都不比大疆的新一代多旋翼无人机差。 个别系统甚至还有超过。 “欧洲那边要启动市场宣传,公司资金跟得上吗?” 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来到四点半,本次会议的三个主题也全部汇报结束。 会议结束前,罗阳和公司几个高管闲聊了起来。 “董事长,公司二季度国内市场盈利超过8500万,海外市场盈利的数字和国内差不多。” 财务总监柯若云回复罗阳道:“丁总监已经和我们财务口初步沟通过,三季度里,欧洲市场开拓大概需要投入3500万~4000万资金,米国市场那边差不多还要1500万左右,至于国内市场,三季度市场推广费用可以控制在1000万以内.” “开年时候,为了开拓米国市场,不得不从银行借贷1个亿的资金,那时候研发资金都有点紧张” 听完这个消息,罗阳脸上浮现笑容:“看来下半年的日子要好起来了。” “好过的是研发部门。” 褚见明笑着调侃刘增辉道:“你们一直喊研发资金不足,饿了半年,接下来可不得大鱼大肉补一补?” 刘增辉撇嘴道:“上半年要是研发资金充足,别说鲲鹏2.1了,就算是鲲鹏2.2都能给你搞出来。” “老刘,就算你不吹,下半年费用不会少你的。” 褚见明乐道:“现在董事长可是在这里的,别到了年底拿不出鲲鹏2.2版本,到时候牛皮就破了” 他这话说完,会议室里几个高管都笑了起来。 几个人聊到五点左右才散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