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好家伙,远帆集团到了罗阳嘴里,变成三瓜两枣的不值钱货物了。 他的意思也很明确。 自己的资产,将来只会交给姓罗的孩子,至于改姓姜的孩子,或许也有,但数量一定不会大。 听完这句话后,姜远山也是气笑了。 “行,我就知道你看不上远帆集团,认为做实业有几家就行了,真要来钱快,还是要靠金融和投资。” 老姜显然是误解了罗阳一半以上的想法。 其实罗阳最重视的就是实体制造行业。 “罗阳,有没有想过和远帆集团交叉持股?” 话题聊到这里,往下的的话就比较顺水推舟了:“航母做大了,才有资格到广阔的深海区博浪。” “暂时还不能进行股权交叉。” 罗阳还没想清楚姜远山为什么要提出交叉持股,所以本着能拖就拖的态度道:“目前阳市这边组建集团公司的动作已经被我喊停,魔都那边也需要同步做调整” 他像昨晚一样,把双序列职业发展路径、国际大公司通用组织架构模式等内容说给姜远山听。 这已经是第二次拿出来做借口了。 似乎挺好用的。 “诶,你这个很有意思啊?” 果然,即便老辣如姜远山也没看出女婿的拖延,注意力全被新颖的内容吸引了。 “罗阳,回头改造结束后给我一份完整的方案。” 姜远山一边给罗阳添水,一边感兴趣的道:“我也学习一下,看看能不能照搬一套到远帆集团里来。” “爸,双序列职业发展路径倒是蛮适合远帆集团的。” 罗阳想了想道:“但是后者的架构模式倒未必适合,毕竟远帆集团内部比较简单,用扁平式管理模式就够了。” “你别忘了光帆风能和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制造。” 姜远山提醒道:“和你合作了两个项目,加上集团现有三个核心产业,未来的远帆集团未必不会涉足更多产业,当规模做大以后,也需要更为科学的组织架构来管理.” 后面的话,罗阳没听的很清楚。 光帆风能项目,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两个都是和姜远山合作的,占股比例都比较接近。 前者原本是罗阳打算拿来作为阳市这边集团的核心产业.现在想来,核心产业的一半股份在老丈人手里,将来继承它的,将会是自己的一个改姓姜的儿子。 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将来也会是罗阳旗下产业里的核心。 和光帆风能一样,将近一半股权在岳父手里。 交叉持股 不会吧,自家老丈人想的这么远? 自己和姜帆还活着的时候,肯定没问题,可是总有老去的时候。 细思极恐。 看来这件事还要从长计议。 在光帆风能上,双方的股权分配已经落定,但是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还没有开始启动,股权分配上还可以用投入资金来卡一卡老丈人,让他少占一点股份。 姜远山可不知道,就这么一句话,引发了女婿的头脑风暴。 “而且我刚才也想了一下,手里的三家企业未必要全部上市,留一家不上市反而更好一些。” 老姜的话在继续:“罗阳,你觉得光伏和电池哪一个留下来比较好?” “爸,这两个产业都需要持续投入研发资金,这些钱需要从股市上筹集,我觉得还是都上市比较好。” 罗阳回过神来之后赶紧接上岳父的思路,提出自己的建议道:“但是新能源电池这一块涉及源头上的矿产,我觉得可以往上游回溯一下,单独成立一家矿业公司,这家企业可以不上市,留着作为钱袋子.” 像矿山这种重资产,在前期收购的时候可能会苦一点,但是在布局完成后,剩下的就是开采冶炼销售,大部分卖给自家企业,回笼的全是现金流。 姜远山一听就明白了。 “前期投入太大了,资金压力会非常大。” 老姜摇了摇头道:“要是能用股市增发的钱来购买还好一点,全部用到自有资金的话” 也是,一旦远帆集团下面三家企业都上市,姜远山再想动用这三家公司的钱,就没有现在这么方便了。 反倒是罗阳,一开始就搞的比较杂,培育的现金奶牛就不止一头,加上随时可以宰杀的肉牛,未来手里的现金流将会非常充沛,想要做什么也非常方便。 “罗阳,我知道你现在不止搞风投,还搞起了金融” 姜远山看着女婿道;“这次投在基金产品里的500万米元不要急着返还给我,后面继续交给你打理吧,要是遇上合适的新兴产业项目,你也帮我投一股.” “爸,你这是要藏私房钱吗?” 罗阳开着玩笑道:“三五年后,这笔钱的数目可不会小,到时候还得帮您瞒着,要是帆帆知道了,你可得帮我作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