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如果这次不出意外,服装厂的土地问题也会一并得到解决。” 姜远山心里清楚,风力发电项目最终还是会落地在阳市,但开发区和招商局并不确定,所以可以借助谈判来达成目的。 “爸,你是不是得到什么消息了?” 现在已经是11年下半年,难道欧米那边已经开始了? 老姜突然积极主动的放弃光伏产业的扩建增产,可能是得到了什么消息。 “上周行业协会组织了一个研讨会,参加人员除了业内巨头之外,部里还来了一些领导和专家。” 姜远山皱眉道:“研讨会上披露了一些消息,据说米国已经有议员针对光伏产业提出了相关议题,草案里某些条款对国内光伏产业相当不友好。” 岂止不友好? 岂止米国? 罗阳的脑海里没有准确时间,却有事件记忆。 随着欧盟那边也出台相关条款,国内光伏产业一度腰斩,说是哀鸿遍野也不为过。 直到大约2015年左右,随着国内各项技术的突破,加上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才重新走向辉煌。 “爸,要做好埋头发展的准备了。” 既然姜远山自己开始有这个认知了,罗阳这时候再提这件事,就不会引起他的反感和疑心病。 “是啊,咱们这个产业的原材料、市场、核心技术都受制于人,一旦外面的大棒落下” “这么严重的吗?” 罗阳就是一个土木人,说到光伏专业方面的事情,除了以为市场被约束以外,其余的知之甚少。 “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供应链的“命门”大部分在别人手里,你说呢?” 最早向他提出警戒的是罗阳,现在风雨欲来,姜远山也愿意和罗阳交流这方面的信息。 “就拿组件端设备串焊机为例,国内所有的光伏工厂购买的串焊机,都是来自国外.远帆的设备就来自米国库迈思(Komax)。” 姜远山如数家珍的报着:“还有德国的TT(Teamtechnik)、索蒙特(Somont)、西班牙的格罗斯贝尔(Gorosabel)、蒙特拉贡(Mondragon)、小本子的Toyama和NPC” “没一家是国内的?” 行业小白罗阳发问:“咱们把产业做这么大,技术竟然不是自己的践行造不如买的原则吗?” “想要搞出自己的技术,知道要投入多少财力和物力吗?” 老姜嘴角抽抽的道:“你倒是嘴一歪,自己研发,这么容易的吗?” “爸,不管怎么困难,还是要坚持自我研发。” 罗阳想了想道:“相信国内其他巨头肯定会痛定思痛,走向自我研发核心技术的道路,远帆不需要大而全,可以选择产业链里比较冷门的某一个环节进行研发投入.” “劝我不要扩大产能的是你,劝我不要丢失信心的也是你。” 姜远山看着罗阳道:“你对这个行业未来的前景很看好?倒是比我还有信心!” “盯着国内龙头企业呗。” 罗阳笑着道:“国内技术不领先不扩产,不卡脖子不介入,只要遵循这个原则,相信远帆在光伏产业上肯定能吃到一份蛋糕的。” 姜远山盯着准女婿的脸看了许久。 “我再考虑考虑!” 远帆在新能源电池上的投入就是一个无底洞,好不容易靠着电瓶车热卖,自销自产的勉强达成收支平衡,现在又要跳进光伏产业这个坑里面去? 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怎么办? 他还想着往上游追溯,搞些锂矿在手里。 加上风力发电项目又要往里面投钱 说到底,还是钱不凑手啊! 罗阳不是老姜肚子里的蛔虫,不知道老丈人的苦恼,还以为他因为怕一无所获,投资打了水漂而担忧。 这就没办法劝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