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正如孙向阳之前跟老支书说的,整個双水湾的凝聚力,肉眼可见的比以前强了许多,就连两边的关系,也一下子融洽起来,双水湾的人,真正开始接受了沙坪坝那边的存在,而沙坪坝,也真正的把这里当成了自己以后的家。 所以不管干活还是别的,都格外卖力。 而且沙坪坝那边原本也有一些耕地,哪怕距离双水湾有些远,往来不怎么方便,沙宏成也没打算放弃,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至少现在先想办法种着,就算收成少点也无所谓。 建筑队还是忙着先盖学校。 如果没有这些基础,没有个两三年的沉淀,直接就拿出生产工艺来,谁也不会相信。 即便如此,徐丘等人仍旧收获满满,尤其是这次双水湾之行,对他们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买完东西,孙向阳跟陈书婷坐车先返回公社,然后又找了一辆驴车回到双水湾。 前不久孙向阳还听说,别的生产队有知青不管不顾,偷偷跑了。 其实如今的碳纤维研究所难的不是安装操作这些设备,而是对温度的掌控,对工艺的优化,对材料的选用,这些才是根本。 这些,老支书跟沙宏成可是掐着指头算过的。 “向阳队长,来了,设备运来了。” 此时,这些碳纤维设备,远远称不上高端化,甚至有些笨重,原始,尤其是在程岩的眼中,根本就不算什么。 不管他们信不信,孙向阳在他们心中更多了几分神秘色彩。 昨天,孙向阳再次帮助黄锦铃称量命格,得到的数字跟之前一样,黄锦铃的命劫果然推迟到了十九岁。 不在家里堆满几个粮仓,攒够几年的粮食,心里仍旧会空落落的。 有这两三年的缓冲,不仅仅双水湾有了足够的底气,孙向阳在香江股市上的那些钱,也会翻好几番,再借着改开的东风,慢慢的做大。 放眼望去,那长长的车队,足够二三十辆卡车,对双水湾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轰动,只是看着就让人心潮澎湃。 所以,在孙向阳的心里,研究所谋的不是当下,也不是一时,而是谋未来,谋一世。 水渠那边也在不断的修建,并且在又开始修建一座水塔,然后买了两台抽水泵,晚上的时候,可以把水抽到水塔中,等需要用的时候,直接将水塔的水沿着水渠流入地里,这样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没水浇地了。 毕竟自从沙坪坝的人搬迁过来后,原本的学校就已经装不过来,哪怕又多了两孔窑洞,也是如此。 程岩迫不及待的说道。 更何况,还有一个天天急不可耐的想要回香江的黄德志。 “程工,这些设备可以用吗?” 原本预计的是一个多月,结果现在足足两个月才到,就算孙向阳也禁不住有些担心,是不是在路上出了什么事情。 主要是以前没粮食,饿怕了。 至于学校的老师,则从知青里挑了两个,暂时负责代课。 虽然学校还没全部建好,但第一批教室却是已经完工,足够将所有一二年级的孩子安排进去。 正是因为关系重大,所以孙向阳才要更加谨慎。 程岩肯定的说道。 不过先前那几位风水师曾承诺过,要帮双水湾买一辆车,原本是想弄辆小轿车的,不过双水湾的路况根本不适合轿车,最终决定换成吉普车。 可惜现在的双水湾还是太穷了,压根就掏不出这么一大笔钱来修水泥路,只能先将就着,等以后再说。 而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将设备卸下来,然后弄到研究所里,再安装起来。 而且,相比那边的投入产出,完全就不成比例,在孙向阳看来,纯粹就是浪费人力。 一开始,孙向阳有心拒绝,但后来想想,如果双水湾有辆吉普车以后也能方便不少,而且这辆吉普车是挂在研究所的名下,不算出格。 研究所的人,个个都跟疯了一样,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甚至有人直接抱着那些设备,又哭又笑。 半个小时后,大队长孙恩国便跟孙兴武,还有程岩以及陈书垣,坐着送煤的拖拉机直奔县城,然后到了县城再坐车去俞林。 直到黄锦铃一步三回头,消失在机场,孙向阳才叹了口气,跟陈书婷,苏慧晚,等人离开。 而且这两年,研究所还会继续招揽一些人,到时候他掌握相关知识后,利用系统升级,弄出真正的生产工艺,再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拿出来。 原本,孙向阳打算领着陈书婷去公园逛逛,没想到却被对方拉着来到书店,购买了一批书籍跟学习用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