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万民请愿书-《大庆第一太子爷》


    第(2/3)页

    “但太子,却是来到北境,没有多久,就带兵打败了匈奴跟印之国的联军,当听到这件事,百姓们别提多高兴了,他们终于是认为,朝廷这次是动真格的了。”

    “而太子回到平城后,又是让说书讲那匈奴的种种卑劣行为,讲我大庆如何的英勇,以及扬言,要把匈奴单于,挂在平城的城楼上问罪,甚至是在北平关,设立装扮成匈奴的草人等等。”

    “看似是荒谬至极,可却是大大的,鼓舞了平城,乃至整个北境的百姓的民心啊!”

    “百姓们终于是认为,朝廷没有忘了他们,更没有忘记,对死去的北境军民,报仇雪恨。太子接连所做的事情,已然让他们认为,朝廷是动了真格的了,是终于不再与匈奴求和了,而是要跟匈奴真刀真枪的,好好大干一场!”

    众人闻声,无不骇然,尤其是庆帝,后是双手颤抖不已。

    谁也没有想到。刘启看似荒唐的行为,却是在北境,起到了这么大的作用。

    谁也没有想到,或许是待在朝廷久了,看不到的缘故。

    竟然是不成想,北境的百姓,竟然对匈奴,已经痛恨到了如此的地步。

    还没完。

    这时,就见着吴天旭从怀中,逃出了一摞纸,看起来足足有近百张。十分的厚重。

    庆帝随问。

    “吴天旭,这是什么?”

    “陛下,微臣手中所拿的,皆是北境的百姓,以及地方官员,还有一些百姓的代表,在上面亲自写的名字,以及按的手印。”

    “在听到太子,回京问罪,百姓们担心,再也不会有人,去跟匈奴进行对抗了,故而为太子鸣冤,这才有了这封万民的请愿书,请皇帝懒阅!”

    万民请愿书?

    听到这五个字,庆帝心头一颤。

    于此同时,杨文渊众人,也是表情骤变,显的是那样的不自然。

    来福接过请愿书,放在了庆帝的龙案上。哪怕是已经很小心了,可发出了“嘭”的一声

    庆帝拿起来一一看过,纸张虽轻,但却让他感觉到,是那样的沉重。重到他好似无力提起一般。

    每一个人的名字,以及每一个按过的手印,都无不在敲打着他的内心。

    百姓们如此信赖的太子,如今却是被叫到了京都问罪,百姓们听到此事,这才纷纷请愿,为太子鸣冤不平。

    庆帝一声长叹,他甚至能够感觉到,或许在百姓的眼中,自己已然是一名昏君了吧?

    见着庆帝忧愁的表情,再见着他手中的这万民请愿书,杨文渊众人心知,再拿这件事,是无法定罪太子了。

    于是,杨文渊在想了几秒钟后,当即就站了出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