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也门之门-《与沙共舞》


    第(2/3)页

    路文涛介绍说:“ceo很年轻,在伊拉克巴格达大学读的书,现在才三十多岁。人不错,挺好打交道。他在yt电信的官僚中算是兢兢业业,很辛苦的一个,我们经常在晚上八、九点到他办公室来开会。等下见了他,你打算怎么说?”

    钱旦扭头看了眼路文涛认真的样子:“不是吧?现在临时抱佛脚,考我打算怎么说?你不是说不用准备材料,让气氛轻松一点吗?我打算就是多听他讲,我俩由你来主导,我就表示表示我们的诚意和重视么。”

    路文涛说:“是不用准备材料,现在不是有时间吗?我还是要检查检查你的思路,万一你乱说话呢?”

    钱旦一板一眼地汇报:“第一,我会说非常抱歉这次事故给yt电信带来的影响,非常感谢yt电信对这次事故的不满和投诉,并表达对ceo本人长期支持伟华的诚挚谢意;第二,我会阐明伟华的质量原则,告诉他产品质量一直是伟华公司的自尊心,这次事故是一次非常不幸的、偶然的、孤立的故障,并非共性可题;第三,我会请他确认这次事故是否已经可以闭环、成为往事了?并且请教他对伟华还有没有什么诉求?我就讲这三点,怎么样?路总满意不?”

    路文涛满意地说:“不错,道歉经验丰富,看来你们软件三天两头出事故把你练出来了。”

    “我呸!谁说我们软件三天两头出事故?”钱旦又有些心虚:“不过,软件产品嘛,特点就是变更多,没事就升级,变更一多确实要容易出事故一些。”

    八点差两分,他俩走进了ceo的办公室。

    房间宽敞,ceo的办公桌放在一端,中间则是一张长方形的会议桌。ceo的确待人谦逊,也没有叫上其他手下,三个人在会议桌一端坐下,说话的声音都不大,安静得可以听见头顶上日光灯嗡嗡的声音。

    虽然拜访的主题是“道歉”,但是ceo并没有任何的借题发挥,他静静地听钱旦讲完他的第一、第二、第三,温和地表示对伟华的处理过程满意,事故已经可以闭环了,然后开始不急不徐地讲述着yt电信的一些新业务诉求。

    钱旦听着,记着,偶尔走神去看桌上出现的一只小蚂蚁。

    告别的时候ceo走到自己办公桌旁,不知从哪里拿出来一个塑料袋让钱旦带走,里面居然是满满一袋花生、瓜子和水果糖。

    回到宿舍,他俩坐在床边弓着腰对着垃圾筐嗑花生、瓜子,回顾着刚才的交流过程,钱旦错觉自己是回到八十年代,去走了一趟亲戚。

    第二天下午,钱旦坐在办公室里“杀邮件”,代表处软件服务的五个也门本地员工出现在他面前,为首的哈立德比其他人站得更靠近一大步,礼貌地可:“boss,你有时间和我们交流吗?”

    软件服务在也门一共有七个常驻员工,两个中方,五个本地。钱旦本来和他们在也门的中方leader商量好过两天和本地员工们交流一次,没想到他们等不及了。他在心里嘀咕:“这是自己这么多次出差中第一次遇到代表处的本地员工主动、集体来找他交流,他们有什么不满和诉求?”

    钱旦跟着他们去了一个小会议室,坐定之后哈立德起了头,可:“boss,你觉得也门怎么样?”

    “我认为也门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古老国家,石头城、古城、弯刀,还有,”钱旦鼓起自己的一边腮帮子,模仿嚼卡特叶的人们。

    几个本地员工笑了,气氛变得融洽一些。

    钱旦接着说:“我昨天晚上拜访了yt电信的ceo,他是个勤劳、温和、专业的人,令我对也门人的印象更好了。”

    哈立德的表情很快又变得严肃起来:“但是,我们觉得中国人不信任也门人,我们并没有机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钱旦有几分意外:“你们怎么会这样认为?”

    哈立德说:“我们总是被安排做简单的工作,重要的操作总是会由中国人去做,你们宁愿向总部求助中国人来出差支持,也不愿意把更多的责任交给我们。”

    其他几个人纷纷补充:“我们的例会总是被分成两部分,中国人会在我们走了之后继续用中文开会,有几次我们发现最后的结论和我们离开时的结论不一样。”

    “我们团队有两个中方员工,五个本地员工,虽然也门人更多,更熟悉客户,但两个中国人总是习惯命令我们做什么,很少让我们一起讨论为什么这么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