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报纸-《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第(1/3)页
    一听这话,众人脸上都浮现出感动的神色。
    “主公,你真是让我们太感动了!”
    郭嘉叹了口气,差点热泪盈眶。
    “是啊,主公,你让我们怎么谢你。”
    其他人也是一脸感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非也,制作这些书籍,我只是用了一个时辰。”
    华雄笑着摇头。
    众人皆是一愣。
    要知道这三篇作品加起来可是足足几千字,再加上人手一本,那工作量可大了去。
    主公竟然只用了一个时辰,这怎么可能?
    贾诩想了想,问道,“主公,莫非你找了其他文人,帮忙一块写?”
    华雄继续摇头,
    “除了我,只有丁工匠帮忙。”
    这话一出,众人更是惊了。
    丁帅就是一工匠,他虽然识字,但怎么可能在短短一个时辰,就制作出来这么多本书籍呢?
    就在大家疑惑的时候,郭嘉一拍脑袋,恍然道,
    “我明白了,主公,肯定是你又发明什么机器了。”
    “懂我者,奉孝也。”
    华雄大笑起来,
    “不错,我让丁工匠发明了一种活字印刷术,可以短时间内制作出来书籍。”
    华雄起身,带着一行人朝军械司走去。
    军械司内部,丁帅带着学徒,正热火朝天地印刷着书籍。
    众人跟在华雄身后,仔细地观摩着。
    “先一步制作好字模,将它们按照文章的顺序,排列在字板内。
    等到印刷完毕后,可以再将字模拆下来,留着下次使用。”
    看着不停被印刷完成的纸张上,那清晰可见的字体,众人都惊了。
    汉朝以前的纸张,质量比较差劲,所以书籍都是用竹简。
    要想制作一本书,需要一刀一刀刻印,非常麻烦。
    东汉末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虽然纸张的质量上去了,但书籍依旧需要靠手抄。
    手抄费时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
    一本书籍的价格,可是非常昂贵。
    汉朝能够读得起书的,大多是权贵之后,普通人饭都吃不饱,哪有闲钱去买书?
    这样一来,对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有着极大的阻碍。
    就在这时,郭嘉突然站了出来。
    他单膝朝华雄跪了下去,一脸激动地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