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年代文炮灰的海外亲戚回来了》


    第(3/3)页

    “不必,直接放出消息,真要有本事的,来了就直接带项目。工资福利待遇翻倍。”

    没有挖不到的墙角,只有钱给得不够。

    人事部经理:……

    苏浔又直接打电话给吉姆,说要开?始生产收音机了,需要这方面的人才?,继续借人。

    吉姆开?电子厂的,手底下技术工人一堆,还有公司自己的研发团队。对于这种人才?自然不可惜,而且这也是当初签约的时候说好的,卖技术,也要安排技术员指导。这是很多公司约定好的事情?。至于能不能让技术员尽心尽力的教导,那?就是买方公司自己的事情?了。

    公司的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去?干就行了,苏浔回到自己舒适的办公室里面,开?始遥控指挥。

    她打电话给朱特助去?海城的广播电台谈合作。争取每天有一个小时的广播时间。争取在好的时间段。暂定时期为一个月。“不要搞拉锯战,尽快谈妥。”

    朱特助早就准备万全,准备待命了。接到任务,立马就出发了。

    坐上飞机,他?心里踏实了。这事儿一定要办好!正好,海城广播电台有他?认识的人。

    李玉立也很快接到了苏浔的安排,要在东州这边找人写大量宣传稿,为夏舒宁签到的那?几位老师做宣传专栏,把?她们名声打出去?。还好这些老师的资料都已经被夏舒宁找人从机场空运回来了。

    资料都很齐全。这些老师的履历实在是漂亮。哪怕照搬都很亮眼。

    于是东州大学这些御用笔杆子们又来活儿了。

    因为长期夸赞小宝贝玩具厂,大家已经锻炼出了相当熟练的夸张文?笔。

    要吹得亮眼,吹得突出。还要显得真实。

    那?当然是数字和文?字相结合了。用真实的战绩,加上人为的赞美。这篇稿子那?必须真实。

    于是这些原本只在海城有些名气的老师,以很快的速度,登上了全国?报。

    正好已经五月下旬,离高?考也没剩下多少天。

    许多学生家长看到报纸上这些老师的战绩,突然发现,原来老师们的教学差距这么大的吗?

    这些老师还参与过大学高?

    考出题,还拿过奖。

    教学几十年,教导出了多少个大学生,学生最高?分数……

    而且这些老师带的学生平时还参加过什么全国?竞赛,马上要去?参加什么世界级竞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