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然,不一定将来全部照着这些来用,但这些会是初期大家都没有经验的情况下的一中参考。后续,李良会让招聘到的园长、老师们,自行根据实际情况去修改、应用。 说心里话,要一字不漏的把上辈子的这些东西都记下来,并不容易。李良也只是根据记忆想到大概的情况。 这些东西,都是寒假要用到的。 完成了这些理论的回忆工作,现在摆在李良面前的,就剩下三件事了。 第一件事就是幼儿园的资质问题,这个问题县教育局局长肖克明已经答应了给予李良的托儿所办学资质。但首个问题就是,幼儿园是不允许私人创办的,那就回归到一个问题,就是建安公司的那个问题。建安公司就是因为私人不能办企业,所以才会挂靠在县水泥厂名下。每年都要给县水泥厂交一笔挂靠承包费用。 第二件事就是幼儿园的园长、老师们的招聘工作,这个招聘工作不好搞,有编制的教师,估计绝大多数都不会愿意放弃正式的编制,来这么一家没有编制的幼儿园任教。李良目前想到的办法就是一个高薪,一个从那些刚退休的优秀教师里面返聘! 第三件事就是购买一辆校车。 没错,李良就是准备利用校车作为突破口。 目前的时代,别说县城的幼儿园了,就是全县的小学、初高中,都找不到一所有校车的学校;放眼全地区、全省,都不见得有几家托儿所会配备接送学生上下学的校车。 李良准备将校车作为新生的幼儿园的重头戏来抓。 但现在的校车,真心不好找,而且也不允许私人买。 首先就是私人买车的事情,目前就没有什么先例。虽然现在社会上已经出现了一些私人开拖拉机跑长短途运输的事情,但这种情况,大多数都是挂靠在公社、大队或者居委会的名下。 一直到1984年,随着私人借助挂靠的名义买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政务院才放开了私人买车的口子。84年,政务院下发了《关于农民个人或联户购置机动车船和拖拉机经营运输业的若干规定》,从政策上第一次正式明确了私人购置汽车的合法性。 所以李良要买校车,就必须用幼儿园的名义,而要用幼儿园的名义,又必须解决幼儿园挂靠的问题。 这第一件事,幼儿园挂靠的问题,李良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他请了宋良仁、邹光照和小舅王发根共同出面,找到了县水泥厂的厂长兼党高官刘新宇。虽然县水泥厂在厂里已经有了一个托儿所,但刘新宇还是很爽快的答应了此事。原因很简单,就是刘新宇当时一分钱没出,在建安公司占了5%的干股。现在这5%的干股,每个月都会为刘新宇输送源源不断的利润。这些分红,可比他在水泥厂拿到的工资多了许多。因此他很爽快的就答应将李良的幼儿园挂靠在他们厂。 幼儿园的名字李良也取好了,就叫希望之星幼儿园。 拿到了县水泥厂的许可文书,李良拉上小舅王发根,马不停蹄的去了县教育局,找到了教育局局长肖克明。 肖克明在侵吞出版社股份的事情上虽然没有占到李良的便宜,但他这个人为人还算大气,既然答应了给李良这个托儿所的办学资质,就没有再在这个事情上面做文章。他打发县教育局的办公室主任罗良发跑了一趟县里的相关部门,很快就帮李良把希望之星幼儿园的各项手续、资质办好了。 拿到了工商局颁发的经营许可证,李良的心思就放在了校车的寻觅上。 原本李良的想法是买一辆面包车,但在市场上寻觅了一圈,他居然发现,截至目前,市面上居然还没有一辆国产的面包车。 上辈子他是直到九十年代后期才买的私家车,还真没注意过国产面包车是什么时候上市的。后来他才知道,国产的第一辆面包车是昌河面包车。这款车是昌河公司在1980年立项,从日本铃木引进了样车进行试制,直到1982年底才总装出第一辆国产面包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