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章 猪圈变小楼-《重生之我们的80年代》


    第(2/3)页

    他自己一个人坐车回去简直太无聊了,如果路上有姐姐一起的话,那就太好了!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李良的妈妈王秀兰就从家里骑着自行车,去菜市场旁边的肉联门市部割了几条五花肉,又买了一些油盐酱油之类的调味品,装了满满一竹篮子,准备让女儿李萌和儿子李良今天带回去。

    夏天天气热,她担心买好的肉路上耽搁了容易坏,又特地骑车去了一趟旺客来的总店,从陈春花那里要了一些碎冰,把这些碎冰用东西装好和肉密封在一起。

    现在旺客来总店已经基本上不会自己制冰了,夏天店里的用冰都是从县里食品公司下属的雪糕厂里面购买。雪糕厂有一台功率很大的制冰机,夏天的时候,他们每天都会制作一批雪糕,顺便也会制作一些冰块,卖给有需要的单位和个人。现在旺客来的两家店,只有张欣管理的一分店还是每天自己用硝石制冰。

    王秀兰买完菜回来,李良和姐姐李萌就各自分别起床了。

    李萌的房间里面自带了卫生间,她早上洗漱都是在她自己的卫生间里面解决。李良的房间没有卫生间,他在家里的公共卫生间里面刷了牙,洗了脸。

    李良的新家离汽车站很近,出了家门左拐一公里的样子,就到了县里的汽车站。李良提着妈妈包好的一篮子的五花肉等食品,和姐姐一起走到了汽车站门口。

    他看着汽车站外面一家支摆着几张桌子,卖着早点的早餐摊子对李萌说道:“姐姐,我们就在这里吃点吧?”

    “行呀!”

    这是一个很小的早餐摊子,和李良原来老院子的巷子口的那个张姐开的早餐摊子大小类似。不过这家摊子由于摆在汽车站外面,生意明显好很多。

    “阿姨,油条、肉包和豆浆,各来一份!”李良把手里提着的篮子在一旁的空地上放好,对正在忙碌的阿姨说道。

    “好咧!”

    现在就敢出来摆摊做生意的人家,要么是返程待业的知青,要么就是一些家里实在困难的人。一般的人脸皮比较薄,胆子比较小的话,是不敢出来摆摊的,要么怕人笑话,要么怕被割尾巴。

    现在虽说改革开放几年了,但内地的商业氛围实在不太好。李良记得自己后世曾经看过福耀玻璃的老总说过曹先生曾经说过,他小时候家里穷,到了16岁的时候,年少的他开始冒着被扣上“投机(和谐)倒把”帽子的危险帮着父亲倒烟丝。到了1966年左右,烟丝生意难以为继,于是改做水果生意。每天凌晨3点多就出发,从高山公社骑自行车赶到福清县城时天刚放亮,等果农来了就开始与他们讨价还价,谈定价格装好水果后差不多已到中午,就地自己煮饭,吃完后是中午十一、二点,一般温度是40度左右,驮上300斤水果,那时候感觉就像是在火里穿行,回到高山大约是4点到4点半,等把一车的水果全都批发给商贩后一般要到6点。如此一个回合下来能从中赚取的差价约为两元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