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七章 设想-《重生之我们的80年代》


    第(3/3)页

    另外的话,有了政府的介入,我们可以暂时只给农户们发放培育好的果苗,至于种植猕猴桃所需要的其他投入,比如土地、人力以及必要的搭建棚架的材料等,都可以由农户自己或者政府垫付。

    我们甚至可以在一两年以后的盛果期时,从农民手里赊购他们的猕猴桃,出口拿到外汇收入以后,再与他们进行结算。”

    这正是李良打的如意算盘。

    上辈子在原来的时空里面,李良在师范院校毕业以后,分配到了禾康县西马乡的中心小学教书。当时的西马乡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农民收入不高。不过当时的西马乡有个优势,就是来自粤省的移民比较多。改革开放以后,有人回粤省老家探亲,了解到百合球茎作为一种新型蔬菜,在粤省市场上销售的很好。

    他们从粤省老家探亲回来,就开始发展百合种植产业。他们那时候也遇到了和李良现在一样的问题,如果按部就班的发展,那这个产业发展的就会很慢,很容易错失市场先机。而如果采用政府推广的模式,则资金和人员、物资调配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当时他们就采用了后者,游说了西马乡政府主要领导,通过了政府带动、农户集体种植经营的方式,大力发展百合种植产业。

    当时他们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李良提出来的想法,正式借鉴了他们的这种做法。不过有所不同的是,李良现在能够从港商那里拿到五十万港币的先期投入;而当年那些粤省的移民,手里并没有多少钱,完全是通过政府,用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借助政府的力量,完成了原始财富的积累。

    李良相信,凭借着港商的介入和投入的资金,自己肯定能够说服禾康县政府跟进这个事情。毕竟不管什么时候,能够发展地方经济,都是政府的职责。更何况现在举国上下都在说发展,这样‘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地方政府怎么可能会不同意。

    当然,这个事情并不是没有风险,比如采用这种方法的话,万一猕猴桃销售不出去,而投资公司又无良不认账的话,那农民们前期投入的人力、土地、材料就全部打水漂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