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政法学院-《水浒豪杰传》
            
            
            
                
    第(3/3)页
    大宋是来了不少文士,但他们当中好一点的就是考中了进士举人,但是家里没背景,捞不到实缺,只能成为闲职。在大宋领着一份微薄工资,但整天无所事事的家伙。
    还有就是那种死活考不上进士举人的,已经放弃继续进修的念头,跑来史进这边搏一把的。
    这些跑来投靠史进的文士,基本上没有一个是有施政经验的。
    不过也是,凡在大宋有实职官位的,谁会无端端冒着有性命之危,跑来辽东、辽中这穷乡僻壤当官啊!
    虽然这些文士基本上都没有经验,但比起当初在山东没有几个人文士肯投靠,现在已经好的太多了。
    但凡有投靠的,史进一律都是先收进来的。
    当然史进不可能就这样他们来投靠了,就轻易就委任他们当官吏上任施政的。
    现在大燕国可比大宋的情况大不相同。
    在大定府、兴中府、辽阳府这些城池,及其周边县乡还好些。
    但靠近金山、长白山等地方,这里很多地方都还没有开发,基本上都是深山野林,居住环境还相当恶劣。
    沼泽,瘴气,毒虫等少数未知的危险随时随地会威胁到这些官吏的生命。
    而且当地老百姓,也大都剽悍野蛮,不服王化的居多……
    要是这些刚从大宋那边招募过来的文士,就这样两眼摸瞎,以为可以凭半步论语治天下的信念就冒然上任,史进都不敢想象他们的下场会是怎么样的。
    只怕明年今日就是他们的忌日!
    为了让尽快这些‘新兵蛋子’熟悉掌握基本的治理的本事。最起码要懂一些基本的知识,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日常习俗,以避免无意间触犯了他们的忌讳,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史进和朱武、许贯中他们商议,就提出了建立这间政法大学。
    这间政法大学不负责传授启蒙和科举知识,他就是专门教授政治和法律的。
    其实包括儒家学说在内的华夏文化绝对是古代最好的治国政策。
    但至于为什么后来会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是有两个方面。
    一个就是八股文取士,禁锢了大部分文士的思想,让他们一股脑钻入四书五经当中,根本没有涉及过其他知识。这些书生除了背诵诗经意外,百无一用了。
    二就是华夏古文化中一直以来的一大弊端——不善于归纳总结。
    这次,史进就是集合不少人的意见。从《管子》、《汉书》等书籍中,整理治世治人的观点、事例,加以解析说明。
    在政法学院课室里,史进拿着还透露着墨水味道的书本,大声讲解着书中关于管仲施政的一些事迹。
    “管仲当年治理齐国的时候‘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悦’。是说要如果当地有鱼盐等资源的话,官吏就要发展和利用鱼盐的利益,这样可以使百姓富裕起来。国人富裕了,就可以实现‘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虽然当中有些文士对史进这山贼出身的家伙竟然敢给他们讲课有些不以为然,但是史进以帝王之姿亲自给他们上课,他们心里就算有些意见,都不敢当中说出口。
    只好拿起笔,拼命记录大燕皇帝说过的话,以示尊敬。
    说了一大堆,看到台下的那些学子还在奋力写着,史进正好有点口渴了,端起茶杯润了潤喉咙。
    等到大部分人都记录完了,史进这又继续开讲了。“我知道你们一些人可能不理解,甚至不以为然。但没关系,你们先记下来。等你上任,再亲自去验证一下这本书说的到是不是有用的。现在你们只需要牢牢记在心里就行。书中说的‘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凡轻重敛散之以时,则准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农作物收入大大增加了,物价就会下降,百姓就可能出现亏本,就需要朝廷出面收购,平稳物价……”
    本来之前抄录一大段,这些学子写得手都非常酸痛了。现在听到皇帝又开讲了,他们只好暗叹一声,继续奋力书写。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顶点手机版阅读网址:m.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