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突袭-《驱魔道士在日本东京》
            
            
            
                
    第(2/3)页
    至不济也该去做个武士,好歹武士还讲究个忠义(虽然东瀛武士下克上背叛主家如同喝水般简单,子弑父,臣弑君不要太多)。
    须知古之忍者是从小就进行严酷到近乎残忍的体能训练,成年后可以为了暗杀目标而无所不用其极的。倘若不能先对自己狠辣决绝,那么就别指望可以从严酷的刺杀埋伏任务中成功活下来。完不成任务的后果可是要被其他忍者追杀到天涯海角!
    PS---忍者这个称谓正式使用是在RB江户时代,但忍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加久远的年代。
    忍术思想的起源应该是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也是中土道教唯一一次有计划地发动上百万信徒暴动造反争夺国家统治权的战争,此后道教基本就都变成信奉“清静无为”了)。
    很多中原及江左民众渡海避难东瀛,将当时流行中原二百余年的比较成熟之阴阳五行学说和春秋以降华夏兵法等典籍带了过去,成为构成忍术最初也是最主要部分。而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关于忍者的记录,据说的是圣德太子时期在RB首次派遣“忍者”完成任务。
    在当时,忍者普遍被称为“忍”(shinobi),同时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对忍者也有其特有的称谓:如飞鸟时代称为“志能便(shinobi)”,奈良时代称为“斥候”,战国时代叫法很多,其中流传最广是“乱波”,由武田信玄命名,而江户时代使用的就是和今天一样的“忍者”。
    江户时代是忍者这一名称正式确立的时期,同时也是RB在德川家族统治下和平时期的开始,这导致忍者失去了活动的舞台,作用越来越小,终至于淡出人们的视野。许多忍术也因而失传。关于忍者活动的最后记载,是1637年的“岛原之乱”,忍者作为幕府的部下参与了这场战斗。
    忍者的工作,主要是为主君进行秘策、破坏、暗杀、收集敌方前线情报、搅乱敌方后援基地等种种谍报活动。忍者在世时必须隐姓埋名,与黑暗为伍,也不能留下只言片语,以免日后东窗事发。
    因此,关于忍者的历史记录寥寥无几,只发现忍术秘本中记录了圣德太子身边的一位忍者,忍者的起源也成为一个历史难题。
    RB各地虽有无以计数的忍术流派,但追根究底,忍术的源头都要上溯到伊贺(三重县西北部)、甲贺(滋贺县南部)两地。两者祖出同缘,多有亲戚关系。但若彼此的雇主(主君)处于敌对关系,他们便不得不同室操戈,甚至兄弟阋墙。
    忍者在以下三个时代最为活跃:十一世纪末至十二世纪末的源平时代、十三世纪的南北朝时代、十四世纪中旬至十五世纪末的战国时代。其中战国时代也可以说是忍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之后就几乎再无声名显露,完全隐遁于黑暗之中了,可以说基本已经陷入势微的境地。
    在江户建城期间,也就是德川家崛起获得幕府将军大位之后,还曾把居城外围的外苑修整成一株株古松和白色砂石组成枯山水,疏朗的空间,脚一踩就出声响的白砂地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防忍者!
    可见,刺杀政敌和敌对大名,人人都喜欢,但是换成自己被敌方忍者惦记上就人人都不喜欢了……
    这时搞暗杀还都是忍者的活计,等到幕末之时玩刺杀就都换成浪人武士了,忍者再也看不到了……
    在东瀛这个国度独特的文化氛围下,参与战斗的职业最后的结局也总是爱走极端,比如武士战败不是暂时蛰伏以待时机卷土重来东山再起,而是为了保留荣誉而剖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