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运河5-《宋春归》
第(2/3)页
肯定不是酸碱中和,倒是芦苇杆启发了周南,他说道:“想来是这芦苇、茶这等物事,可以吸去水中苦涩之物,使水清淡。除了这芦苇、茶,凡是有孔隙的柔软之物,放在这苦水中煮,应该都能出去苦涩。”
“贵人说的正是!”翟村长连连说道,“我这里的水,从井里打上来后,不要说喝,便是洗濯头发,洗过之后,那头发都能结成石板一样。”
“那你们就没有想着搬到别处去住?难道这里的田地已被你们治好了,比别处的收成好?”虞慎不解地问道,如果眼前这个村长有办法能解决治田的事,那他们这次就省事了。
“搬到哪里去住?!这方圆几百里,哪里不是这种咸湿土地?!”翟村长叹口气说道,“我们翟氏一脉,在这里已经住了近百年了,不过是靠着地里多少有一点儿收成,再从河里捞些鱼虾,勉强度日。若是真如小哥所说,治好了田地,可真是老天开眼了!”
“原来你们在这里住了百十年都还没办法啊!”虞慎失望地说道。
“也不是没有办法,多少比以前要好,只是收效甚微,还要年年整治田地,实在不是好法子。”翟村长摇摇头说道。
“什么法子?说出来听听,看和农师们想的可是一样?”虞慎连忙拿出纸笔,催促着说道。
翟村长看看周南,担心冷落了这位当今驸马王上,周南笑着说道:“我等来到这里,便是为治田种稻,翟村长若是有好法子,我自会重赏于你,还会推广他处,惠及众人。”
翟村长见周南说的诚恳,忙说道:“贵人乃是为我等而来,小老儿哪里敢贪图贵人赏赐?!也罢!我翟氏族人能在这咸地中存活百十来年,自有祖上传下来的种地之法。小老儿这就告诉贵人,看可用不可用。”
翟村长清一清嗓子,说道:“祖上本是从南朝越过界河,逃到这里的。南朝人在界河边围田种稻,小老儿祖上大约是知道种法,后来逃到这里,仍旧是围田造地,耕种水稻。只是这里地性咸湿,祖上以为是此地近海,海潮咸湿,因此地受其害,因此便想出了洗田之法。”
“南朝不是早就有洗田之法了吗?”虞慎看了一眼自己纸上记下来的那些农师提到的办法,向翟村长和周南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