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将离-《青鸾鉴》


    第(2/3)页

    没人埋怨公仪殷这个汉君做得是有多么不称职,汉国落得如此地步,至少……比灭国要好得多。

    “啊啊啊啊啊啊!!!”

    胡闹打砸了一通,营帐里已是天翻地覆,精疲力竭的公仪殷也终在此刻安静地跪坐在了地上。

    “公仪殷……你真是无用啊……”

    打砸一通并没有消解公仪殷的悲痛,反是更让他愈觉悲哀,在这无限的悲哀中,他茫然看向了一地狼藉。

    登时入眼,便看到了掩在一摞摞书信下,不同寻常的存在。

    拨开书信,赫然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一长一方的木匣,看起来平平无奇,毫不起眼的方闸中,装的是汉国传世宝玺。

    而一旁那个长木匣,却是个看起来十分精致的紫檀木匣,木匣上雕琢着栩栩如生的梅花,梅枝旁刻有一句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是了,这是当年公仪殷启程回返汉国时,轩辕珷让聿清临转交给他的,聿清临开玩笑说这是以康王的名义送给“公仪绯”的聘礼。

    “哈……”

    公仪殷笑了笑,却并没有因为这紫檀木匣的来历而想要毁了它。他的手指触上了那鎏金的机锁,直到这时他才想起,轩辕珷确确实实没有让聿清临将钥匙一同交给他。

    这紫檀木匣里装的究竟是什么呢?

    公仪殷突然生出了好奇之心,将紫檀木匣捧在手上晃了晃,分量不轻,不过除了机锁摆砸在木匣上的声音,他什么也没听到。

    轩辕珷应该不会无聊到送给他一个看似是木匣实则是块木头的东西,而且若真的是块木头,断然不会这样轻。

    或许真的是像玉佩之类的,被锦缎裹着的聘礼。

    公仪殷决定不再想它了,随即他收拾好了书信和两个木匣,出了营帐。

    营帐外,是半跪了一地的汉将。他们等待这一刻已经等了好久。

    “明日启程,西行北上!来日时机成熟,你们再随朕一同杀回江城!”

    “谨遵陛下皇命!”

    与此同时,自当日朱邪灵璇救下夏正韬后因为担忧他重伤在身,便一直留在了那间木屋里照顾。

    这夏正韬和朱邪灵璇二人就这样共处同一屋檐,平淡地相处了一月有余。

    说起来,虽说这身受重伤的是夏正韬,说要留下来照顾人的是朱邪灵璇。可等夏正韬一身刀剑重创好了不过才五成,他就一手承担下了一日三餐。

    毕竟,他已经“喝腻了”朱邪灵璇做的“草药味”鱼汤。

    不比在梁国的剑碑兵狱,夏正韬能带着亲兵偷溜出军营,去临川的酒楼吃山珍海味。

    如今在这山野中,只能有什么吃什么。

    初来时的时节还好,有河鱼可捞,有野果子可摘,运气好时还能抓回来山鸡或野兔。

    不过,近来落霜天寒,夏正韬和朱邪灵璇二人的食物渐渐变得有限了。

    没法子,两人只好分工合作,朱邪灵璇负责采药拾柴,而夏正韬则是负责每日探查陷阱里有无猎物。

    他们二人都很不方便外出去市集,朱邪灵璇藏不住自己的蓝眼睛,而夏正韬深知梁国探子都还在寻他。

    不过好在夏正韬身子恢复得不错,重伤后两个月,他已经恢复了七八成,只不过这次的变故到底还是给他留下了隐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