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万术归宗 第二百四十章 铤而走险-《天机七隐传》


    第(2/3)页

    “那是当然,能这样最好了!”刘邦道。

    “能吗,大哥?”雍齿疑道。

    “所以说我们要先试试,也只能先试试!”萧何道。

    “我听大哥的!大哥拿主意,我雍齿去冲锋陷阵就是了!”雍齿道。

    四人又商量了半天,定好了行动的时间、地点,分配了任务,各自散了。

    嬴政两年间灭了两个国家——韩国和赵国,而魏国和燕国也似乎唾手可得,咸阳城中有人开始议论奖赏功臣,分封封邑之事,而嬴姓宗室的人更是翘首以盼。这一日,嬴政叫来了李斯,对李斯道:

    “你的《集权论》我看过了,写得很好!”

    “谢大王夸奖!”李斯拜谢道。

    “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很好、很好!李斯啊,你有大才!”

    “眼下不光咸阳城中,就连朝中也有人不断提议分封之事,不知大王是怎么想的?”

    “要想集权,必须是郡县制,要想实现书同文,车同轨,就必须要集权!”

    “大王所言极是!”

    “君明道,官知法,民修儒,这句话你怎么理解?”嬴政突然问道。

    李斯一惊,他知道这句话的来源,故而试探着道:

    “以道治君,以法治官,以儒治民,其中颇有深意,微臣以为,不仅仅局限于此其表面的意思!”

    “你是法儒大家,你的老师荀子先生集道、法、儒于一生,深谙帝王之道,志在救世安民,你应该能说出一二来吧?”

    “仲父为政多年,其境界自是微臣不能比的!所谓君明道,是指君王要重道轻术,不拘小节;所谓官知法,是指官员要严守法度,以身作则;所谓民修儒,就是说儒学可以使平民百姓安分守己!这些只是表面的意思,然细细想来,仲父所指,远不尽于此!”

    “你说得不错,天下要想实现无为而治,光有这三点远远不够!这句话寡人琢磨了好久,每次都有不同的理解,觉得这其中所蕴藏的道理,远远超过了其表面的意思!我秦国向来以法治国,实际上就是以法治民,而仲父以为,法是用来治官的,不可加之于民;凡士大夫者,多有修习儒学,而仲父以为,为官的士大夫不该修儒,儒学只适用于平民百姓。李斯,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

    “斯才疏学浅,一时间难以领悟!”

    “是啊┄┄仲父之论,旷古绝今啊!”嬴政叹道。

    萧何和刘邦等四人带了些干粮,一齐来到了楚国的旧都陈郢。四人在城中闲逛了一日,访到城中有一户姓郭的大户人家,为人刻薄,仗势欺人,就在他家附近绕了几圈,熟悉了一下环境。第二日一早,雍齿和刘邦就启程去了新郑。

    二人到了新郑,也先在城中逛了一阵,随后分开两路行事。刘邦找了一个闲人,给了他一个钱,对他说道:

    “在下是从陈郢来的,我家主人姓郭,是陈郢城中数一数二的富贵人家。我家主人在黄河中得了一鼎,这鼎什么样子呢?你记好了,待会儿不能说错!这鼎又大又重,两个人抱不过来,四个人抬不动,浑身是龙纹,凤鸟是浮雕,有四只脚,外加两只耳朵。记住了没有?”

    “记住了,记住了!”那人应道。

    “我家主人想将这鼎卖个好价钱,因此就让在下来这三川郡里问问,看看何人能出多少钱?兄弟啊,要是能买个好价钱,我家主人一高兴,赏你个十金八金的也说不一定!”

    “乖乖不得了!这鼎能卖多少金啊?”那人疑道。

    “少于一千金我家主人不卖!你也别到处跑,就在前面的茶肆中问问,告诉人家我家主人是陈郢的郭公,看到像个有钱人的样子,你就上去问问,没事就跟茶肆中的人当作闲话家常聊聊,听明白没有?”

    “这事容易,兄弟你就放心吧!”

    “在下今天有点急事抽不开身,明天你还到这里来,我再给一个钱你,你也别到处跑,就在这茶肆中说说,记住了吗?”

    “记住了,记住了,兄弟你就把心放肚子里吧!” 那人暗喜道。

    刘邦交待好了,躲在旁边看了一阵,找了个地方,呼呼睡了一觉。刘邦所做的事,萧何本也吩咐好了雍齿照着做,但雍齿舍不得花那一两个钱,就自己找了个茶肆,在其中跟人说着大鼎的事。到了晚上,二人碰了头,找了个地方将就了一宿,一夜平安无事。

    第二天早晨,太阳出得老高了,二人还是分头行事,各自往老地方去了。刘邦到了昨日的茶肆旁,见那人来得比他还早,心中暗笑,躲在一旁看了一会儿。那人见来了二位衣着华丽的客人,遂上前搭话,不想就在此时,来了三四个人,刘邦感觉不对劲,觉得该来的来了!果不其然,三四个人一来就将那人摁住了,一人进去问了店家几句话,就将那人带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