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哼哼!先生是怕了赵国的李牧了?”王翦冷笑道。 “斯从未与之对战过,何来怕字一说?不过是就事论事罢了!”李斯道。 “上将军有话请讲!”嬴政对王翦道。 “眼下韩国不光仅新郑一二城而已,且已经臣服于我大秦,灭与不灭,又有多少区别?反之,若是能够说服韩国襄助大王灭赵,再施计于魏楚,稳住齐燕,使其不来救赵,赵国单凭李牧一人,能够扛得住我大秦百万将士?”王翦道。 “将军此言有理!”韩非附和道。 嬴政闻后又点了点头,魏缭见状道: “世间之事,无外乎权衡利害,灭韩和灭赵,各有利害,不言而喻;然天地之间,有些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因利害而改变,这就是道,亦或是说道的一种存在形式!周朝气数已尽,天下战乱不断,王者降临人世,天下到了该统一的时候了,无论灭韩还是灭赵,都不会阻挡大王统一天下的脚步!” “先生说得好!”嬴政鼓掌后继续道: “近来寡人看了仲父的《吕氏春秋》,其中有一篇叫做《似顺》,告诉了寡人一个道理,有些事看上去合理,却不合理,有些事看上去不合理,未必就真不合理!寡人以前不明白这个道理,现在有些明白了,这与先生刚刚说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吕氏春秋》千金买字,哗众取宠,吕相乃我大秦┄┄”嬴傒话未出口,芈启推了推他。 “仲父乃我大秦功臣,虽有瑕疵,然瑕不掩瑜,并不影响寡人对他的尊重!”嬴政瞪了瞪嬴傒道。 灭赵和灭韩之争持续了数月,第二年春,嬴政采用了韩非和王翦之计,决定先攻打赵国。 嬴政定下了攻灭六国的计划,使韩非做了公子扶苏的老师,又升李斯为廷尉,封赵高为中车府令。廷尉为大秦九卿之一,李斯渐渐进入了秦国的权力中枢。赵高跟随嬴政多年,深得嬴政信任,但此时的中车府令不过是秦国掌管王宫车马乘舆的一个小官,与李斯的廷尉一职相距甚远。赵高名为中车府令,实际上此时他还有一个特殊的称呼——影子。 秦国拥有发达的间谍机构,秦国的间子遍布天下,吕不韦在时,间谍头子柳诀直接向吕不韦汇报,吕不韦死后,柳诀常常通过赵高向嬴政转呈密报,时间一长,赵高便得了“影子”的称号。 公元前234年夏,王翦、桓齮、杨端和各领十万人马,分三路进攻赵国。秦军一路推进,双方在距离邯郸不远的漳水形成对峙。桓齮不从正面渡河,而是绕了很远从漳水下游渡河,攻打邯郸东南的平阳。赵将扈辄率军十万急救平阳,结果遭到桓齮和杨端和合围。十万赵军在平阳覆没,扈辄阵亡,邯郸岌岌可危,赵王只得急令大将李牧南下救邯郸。 嬴政得知战局后,使秦国三路大军合并成一路,任命上将军桓齮为主将,企图以南面作为主攻方向进攻邯郸。赵国形势危急,李牧率领几乎全部北方边军回到了邯郸,统帅全部赵国人马对抗秦军。秦军是得胜之师,士气旺盛,李牧采取固守策略,坚守不出,一时间稳住了战局,双方僵持不下。 长平一战以来,秦国再次对赵国进行了大规模用兵,灭赵之意明显。此时秦赵双方再次进入了僵持阶段,赵王向各国派出使臣求救,山东诸国救赵的呼声再起,其中以楚国的项燕,齐国的田冲呼声最高。 秦赵进入僵持阶段的局面不幸被李斯言中,公元前233年春,秦王遂使韩非入韩,企图联合韩国灭赵,尽快打破僵局。韩非离开咸阳之际,两名秦国间子悄悄跟上了他。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