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下虚长两岁,那在下就不客气了!”李斯道。 “兄台请!”韩非道。 “三皇五帝以来,天下纷乱不止,战火蔓延,生灵涂炭,究其根源,乃因天下分裂,诸国林立!如果四海归一,天下一统,天下又何来战争?此为其一。其次,天下的文字不同,语言不同,信仰不同,轨道不同,计量不同,法度不同,如此各自为政,自以为是,既混乱又不便,难以形成共嬴共荣的景象,此为其二。再其次,如果天下一统,自王以下政令统一,人心向其,那么教化就可以推行,政令、教化得以推行,天下凝一,万众一心,岂不就是天下大治!”李斯道。 “说得好!韩非你认为呢?”荀子道。 “兄台说得固然不错,然非不以为然!如今七国争雄,若要天下一统,有多少将士要流血?又有多少骨肉要分离呢?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谓天下凝一,万众一心,谈何容易?只不过是一种理想罢了!至于所谓的不同,人与人之间本来不同,难道人人都要相同才好吗?这世间本是万紫千红,何故非要一抹颜色呢?非以为,大而难整,小而易治;多难管,少易治; 繁易乱,简易行。天下即使诸国林立,但只要能和平相处,难道就不能共赢共荣吗?老子有言,无为而治,果真能够无为而治,又何来战乱呢?果真能够无为而治,又何须政令教化呢?言及于此,非以为,无论统一还是分治,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实现无为而治!”韩非道。 “好!说得好!”荀子高兴道: “无为而治也不过是一种理想状态,天下因有为而治,有为乃为无为,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这才是无为!既然无为,又何来统一分治之说呢?” “学生受教了!”李斯道。 “多谢先生教诲!”韩非道。 “此二子如何?”荀况突然对吕不韦问道。 “李斯有雄心壮志,韩非怀仁义心肠,皆经世之大才!”吕不韦道。 “你们两个学生我收下了!”荀子道。 二人谢过荀子,荀子道:“今日况与你二人初次见面,各送一句话作为见面礼,你二人听好了!” “请老师赐教!”二人道。 “李斯有才,但对人情人心缺乏理解;韩非有情,但遇事犹豫,缺少杀伐决断,这是你二人明显的短处!”荀子道。 二人谢过荀子,刚刚离开,王诩、田单和魏缭到了。几人相互寒暄行礼之后,王诩对吕不韦问道: “政儿如今身在何处?” “就在大梁。”吕不韦答道。 “如今有四五岁了吧?”王诩又问道。 “刚刚五岁,认识的字不比我少了!”吕不韦道。 “哦?竟有如此神童?”荀况惊讶道。 “我正想给他找个师父呢,不知师父和掌会可有推荐?”吕不韦道。 “你说的是文是武啊?”荀况问道。 “学文吧,学武还小些!”吕不韦道。 “况听说蒙大侠正是五岁练武的,怎么能说小呢?”荀况道。 “政儿可不能跟蒙大侠比,还是先文后武吧!”吕不韦道。 “分明是你重文轻舞!”荀况笑道。 “文有魏缭,武有晏舜,都不要紧!”王诩道。 “那就有劳魏兄弟了!”吕不韦赶紧起身向魏缭揖道。 “哎吆师兄,可不敢当!”魏缭连忙回礼道:“师兄要是看得起师弟,说一声就好了,我难道还不乐意?” “如此多谢了!”吕不韦高兴道。 “师父要赶我走,我正愁没去处呢!”魏缭笑道。 “师弟你等着,今日就拜师!”吕不韦心中暗暗高兴,说完就往外走,惹得众人都笑他太心急了。 吕不韦到了家中,告诉嬴政要给他请老师,嬴政疑道: “这天下有人可以做孩儿的老师吗?”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儿不可这么讲!”吕不韦变脸道。 “好吧,就依仲父所言!”嬴政道。 “若是有人问起你叫什么,你只需回答单名一个‘政’字,可记下了?”吕不韦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