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魏惠王回了魏国国都大梁,前后思起在赵国的一番见闻,又想起“七隐”之事,觉得这世上确有隐士高人,决定认真对待偶然间得到的宝囊天机。 张仪听说魏惠王和其他四国国王无功而返,心中想好了进言对策,进宫拜见了魏王,对魏王言道: “如今赵国渐强,又有肥义辅佐,北面对魏形成压迫之势,南面联合宋韩夹击,我魏国当思对策破之!” “丞相言之有理,眼下你有何计策应对?”魏王觉得张仪所言有理,又从赵国无功而返,正在为此犯难。 “如今我国交好强秦,西面自然无忧,若是南面联楚,东面和齐,此局可破!” “嗯,丞相所言不差,我正有此意,不知何人可以说楚?” “仪愿亲往,为大王排忧解难!” “如此甚好!我得贤相,今无忧矣!”魏惠王大喜,随即又道: “丞相准备何时出发?本王亲自为你送行!” “多谢我王!臣明日就启程说楚!”张仪暗喜道。 魏惠王送走了张仪,决定准备启动七隐之事,向天下招贤纳士,求取能人异士,以强魏国。魏惠王本来想把七隐宝囊交给太子,但眼下太子正在秦国为质,于是召见了太子的儿子,他的大孙子魏遫进宫。 魏遫进了宫,向魏惠王拜道: “孙儿叩见大王,祝大王身体康健,万寿无疆!” “嗯,孙儿快快起来!你已过而立之年,可能为国效力,替寡人分忧?” “孙儿日日勤练武艺,夜夜苦读兵法方略,正思图报效国家,替爷爷分忧呢!” “好!如今有一事交与你办,倘若办好了,他日我大魏必定称霸诸侯,国运昌盛!” “爷爷尽管吩咐,孙儿必定尽心尽力,不让爷爷失望!” “你过来!”魏惠王说着从身上拿出交给了魏遫道: “打开看看!” 魏遫随即打开了布囊取出了布帛一看,看完之后魏遫一头雾水,于是对魏惠王道: “孙儿年幼无知,还须爷爷教导孙儿,这‘七隐’究竟如何?” “此乃天机,爷爷尚且略知一二,你不知道也不奇怪!你需谨记,此布帛上所言之事不可告知于人,此是其一;其二,爷爷准备向天下招贤,以求取其中七隐高人,你需暗中打听访问,将此‘七隐’弄个水落石出,并伺机笼络招揽七隐中人,以为我用!可听明白了?” “孙儿明白了,孙儿一定尽力去办!” “此七隐者,多为世外高人,往往遁形隐迹,或遁于山林,或隐于市井,你需用心寻访!一旦求得真人,要礼贤下士,悉心求教,不可自恃王孙身份,怠慢圣贤!” “孙儿记下了,若是寻得高人踪迹,孙儿必定亲自去请,绝不会怠慢圣贤!” “嗯,你去吧! 有什么事随时来向寡人禀报!” 魏遫将布囊揣在怀里,领命而去。到了府中,魏遫心里想着爷爷吩咐办的事,一连几日都是寝食不安,不知从何入手。正在魏遫彷徨不知所措之时,他的儿子魏无忌来了。魏无忌也就是后来的信陵君,此时不过七八岁,还是个小孩子。 “父亲何事烦恼,这几日也不陪儿子玩了!”魏无忌道。 “唉!王爷爷吩咐了差事,却不知如何处置,哪有心思陪你玩!” 魏遫为人随和,和这个小儿子关系倒像兄弟一般。 “何事?跟我说说,我给你出主意!” “王爷爷说了,不能和别人讲!” “我是别人吗?我是你的儿子,要是我再大几岁,老祖宗或许就把差事交给我了!” 魏遫一想也不错,他的儿子自然不是外人,于是从怀中掏出布囊取出布帛交给了魏无忌。魏无忌一看,慢慢念道: “鬼谷、墨侠、玄门、异相、意术、媚攻、上下流,此七隐者,得之三四,可得天下。”魏无忌念完了,突然来了兴致,高兴地对魏遫道: “父亲要得天下了!父亲以后可不仅仅是魏王了,而是天下之王!” “别瞎说!老祖宗下面还有你爷爷太子爷,你懂什么,尽瞎说!” “太子爷后面不就是父亲了么?只要父亲得了‘七隐’之三四,即可向天下称王!” “如今我不正是为此犯愁吗?得之三四,你倒说得轻巧,你且得一个给我看看!” “不难,不难!父亲身在王宫,怎知那些江湖道人?要是父亲乔装打扮一番,扮作一个道士的模样,再行走于天下,自然容易与之接近!” “嗯,有道理!只是乔装打扮容易,行走天下如何使得!” “父亲莫怕!有我陪着父亲,一定可以逢凶化吉,求得一番机遇!” “要去你去吧,我才不去呢!”这魏遫三十多岁的人了,说话还像个孩子一般。 “父亲不肯去,可以派人去啊!” “派谁去?” “张仪!父亲不知那张仪就是鬼谷子先生的学生吗?” “你怎么知道这些?为父竟然不知!” “我不光知道张仪,我还知道庞涓和孙膑也是鬼谷子的学生!” “那张仪可是我大魏丞相,我能使唤他?” “你就是能使唤他也没用了,他去楚国了!” “你知道得比我多啊!他既然去了楚国,你还提他作甚?” “嘿嘿,还有一个人可以帮忙!”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