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凤凰终栖梧桐枝-《疆南魂》
第(2/3)页
“莫谈盛世繁华,盖不过狂沙下的胡杨。”赵茹燕感叹道。十月的秋风带着寒意划过,赵茹燕紧缩了下双肩。
“不过,胡杨虽美,一身傲骨,精神可嘉,可寿命只是百年,憩水而居,卑膝造作,我更叹服的是柳树。”闵浩然一行漫步在湖边的胡杨林。看到赵茹燕缩肩,闵浩然脱下外套披在她身上,赵茹燕含笑谢过。
“柳树不是很普遍么,到处都是。内地也有,杨柳、垂柳、胡柳、旱柳,品种繁多,而且并没有什么华丽的外表。”孙永贵疑惑地看着闵浩然。
“正因为到处都有,没有华丽的外表,更说明了柳树不支不曼,不娇不作,开枝散叶,谦卑传世。你们有机会的话去宗郞灵泉看看,那可是万柳之宗。石崖半中清泉飞流,崖下四棵千年古柳就像一家四口执手相挽,盘根错节,树身数次倒卧又数次腾起,似枯又生,宛若长龙。据说,现在还有不少不孕不育的青年男女千里迢迢去那住上个把月,饮那泉水便可怀孕。”闵浩然停下脚步,介绍起柳树来:“而真正的柳树王是在沙漠边缘的达瓦昆。树高二十多米,地径近三米,冠幅占地一亩多地,独木成林,树龄达两千多年,获得大世界吉尼斯‘寿命最长的柳树’。”
闵浩然对柳树的情节,不仅是柳树顽强的生命力,更多的是来源于左公柳的故事。
那是清朝末年,阿古柏在英国的支持怂恿下举兵侵入南疆,沙俄也乘机出兵占领伊犁,边疆告急。
朝廷众臣中为海防和塞防争论不休,李鸿章主张弃疆以保海防。当年的慈禧为了自保,不是割地就是赔银,只顾自个逍遥,哪顾大清颜面和中华一统,也主张弃疆自保。而时任陕甘总督左宗棠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左宗棠以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率领六万湖湘子弟兵,拾棺浩浩荡荡一路西行。就是这位年过花甲的老将军,用不到两年的时间,收复新疆失地。
他的战斗之旅,也是植树大军。人人身带柳树苗,一路征战一路栽,在千里戈壁形成一道“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景观。人们为了纪念左宗棠,便将这些柳树称之为左公柳。
“这胡杨与柳树可能还有姻缘关系呢,胡杨小的时候叶子和柳树的一样,长而尖,一般人分不出柳树和胡杨。长大后,胡杨的叶子慢慢变成椭圆,又有点像银杏叶子,所以,胡杨树又称为异叶树。”闵浩然详尽地向两位老总介绍胡杨和柳树。
“我们这还有一种柳树,人们称之为千刀砍。你砍的越多长的越茂盛,像极了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革命精神,它们向死而生,即插即活,抵御着万里狂沙,保护着这里世代人民。”闵浩然身心沉浸在对柳树的敬佩里。
“真没想到,在祖国的西部边陲,不但有这么美丽的风景,还有如此惊骇的感人故事。”赵茹燕边赞叹边深情地看了一眼闵浩然。这也许是闵浩然扎根新疆的动力吧,赵茹燕这样想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