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哈哈!” 局势逆转,令张飞大为惊喜,扯着嗓子呼喊:“贼厮,这次我倒要瞧瞧,你如何逃脱?” 典韦同样察觉到不妙,暗自嚼碎一声:“张邈小儿,不足与谋。” 不敢有丝毫犹豫。 典韦一戟抡向实力较弱的刘备,引身侧关羽营救的同时,侧身一晃,从其防御薄弱点,猛然突出,作势便要逃之夭夭。 “贼子,哪里走?” 张飞挺矛跃马,抖擞精神,正当他准备急勒缰绳,猛夹马腹的刹那,一支小戟凌空呼啸而来,宛如流星般,直扑面门。 “啊—!” 张飞顿吃一惊,下意识大幅度侧转身子,同时抽矛而回,迎着呼啸而来的小戟,瞅准机会,猛劈过去。 铛! 一声清脆。 小戟砸落在地。 可抬眸凝望,典韦已然奔出数十步远,速度之快,简直令人乍舌:“兀那贼厮,跑得竟比马还快。” 望着窜入溃军中的身影,即便是刘备本人,也不由地为之感慨:“天下奇人异士之多,可惜竟被董卓摆布,祸我大汉。” “大哥不必如此。” 一旁关羽手抚长髯,却是自信满满:“侠义之士,素有报国之念,吾观此人只是暂时被蒙蔽而已,相信不久,必会醒悟,弃暗投明。” 刘备叹口气:“但愿如此。” ***** 南阳,宛城。 刀枪林立,剑戟森森。 城池四门皆有虎士驻守,各个披坚执锐,傲然而立。 城中街道,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甲士肃清街道,戒备森严。 此刻,皇帝行宫。 虎贲猛士挎刀而立,昂首挺胸,不怒自威。 按照登基大典的礼仪流程。 登基当日,全城戒备,尤其要加强城门、宫门的警备。 行宫内。 刘辨立于东方,头戴十二旒冕冠,身穿十二章纹冕服,腰细玉带,脚踏赤舄,挺拔的身姿往那里一站,帝王威严,浩然激荡。 “吉时已到—!” 太常史子眇朗声呼喊。 下一刻,太尉杨彪展开帛书,朗声诵读:“太保命仲桓、南宫毛俾爰齐侯吕伋,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 “.” 太常史子眇朗声呼喊:“可!” 旋即。 太尉杨彪趋步上前,由阼(zuo)阶登上殿中,接着奉读策文:“中平六年,夏四月十三戊午日,皇长子辩登基为帝。” “.” “会奸臣董卓入京,废帝杀后,改立陈留,荼毒天下,独霸朝纲,致使民怨沸腾,人神共愤,汉室飘摇,大厦将倾。” “.” “然神明有道,佑殿下脱困,遁出河洛,武威南阳,文德帝乡,威德相济,高举义旗,尽起雄兵,神武震世,而后王业功成。” “.” “今殿下奉玉玺而归位,实乃上承天意,下顺民心,陛下当承尧舜运,加顺灵只,永君万国,敬御天威,允执其中,创不朽盛世。” 读策文毕。 太常史子眇朗声喝道:“授玺礼—!” 紧跟着,太尉杨彪转向东面,趋步上前,双手捧过玉玺、绶带,跪授予刘辨:“陛下承天之命,必当开创万盛皇朝。” 刘辨接过玉玺,搀扶起杨彪:“爱卿平身。” “授玺礼成!” “吾皇万岁—!” 旋即。 杨彪亲手扶着刘辨,登上至尊宝座。 群臣再次山呼: “吾皇万岁—!” 早有太史通备好天子剑,候在一旁。 刘辨将玉玺置于龙案,起身接过天子剑,亲自将其递给太尉杨彪:“万望杨公诚恪勤勉,尽心辅佐朕,再造汉室乾坤。” 杨彪单膝跪地,双手接过天子剑,铿锵言道:“微臣岂敢不为陛下效死命呼!” 满殿文武感动之至,再次齐声山呼:“吾皇万岁—!” 太常史子眇朗声呼喊:“登基大典,至此礼成,解除城门、宫门警备,恢复如常。” “登基大典,至此礼成” “.” 一声声传令延出宫门。 各军将士依序返回,南阳宛城恢复如常。 登基大典的一幕,同样让直播间网友嗨翻了天: “恭贺辩爷,正位回宫,口刷火箭x1w;” “预祝我大汉王朝,国运昌盛,大吉大利!” “万岁太假了,我不说,祝愿辩爷活到一百岁,这剧我要追一辈子。” “奈何本尊没文化,一句‘牛逼’行天下!” “新世界格局拉开帷幕,我强汉必君临天下。”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尽皆汉土!” “大汉版日不落帝国,必指日可待!” “.” 正当直播间内贺词不断时。 “报—!” “捷报—!” 忽然,殿外响起一声疾促的传报。 刘辨抬眸望去。 但见,侍卫何云急匆匆上殿,脸上遮掩不住的笑容,欠身拱手:“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曹操于郾县唐家老宅,大败袁术。” “哈哈!” 刘辨仰天一声大笑:“好!朕就知道,曹将军必不会辜负朕之厚望,今日朕正位回宫,便有捷报传来,此大汉中兴之兆。” “文若。”刘辨摆手示意。 “喏。”荀彧颔首。 旋即。 他横出一步,展开手中诏书,朗声诵读:“汉遭大难,奸臣祸国!今朕以传国玉玺,正位回宫,改元中兴,意在救济黎庶,中兴汉室,上答神灵,下慰民望!” “《尚书》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今举国同庆,普天同乐,当大赦天下,与之更始,凡百军民,深体朕意。” 凡是登基称帝,第一封诏书,尽皆是大赦天下,以安黎庶。 刘辨自然也不能例外,因此便命荀彧写了这封诏书,当庭诵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