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正当众网友议论纷纷时。 “报—!” 忽然。 帐外响起悠悠一声传报。 刘辨抬眸望去。 但见,一个侍卫转入帐中,欠身拱手道:“殿下,军师回来了。” 刘辨欣喜,急忙摆手:“快,让他进来。” 侍卫颔首点头:“诺。” 旋即。 躬身离开大帐。 不多时,荀彧掀帘而入,趋步上前,揖了一揖:“殿下。” 刘辨忙不迭摆手打断,示意其一旁落座:“文若不必多礼,你回来,孤就安心了。” 荀彧心下感动:“有劳殿下牵挂。” 刘辨吩咐左右烹茶,简单寒暄两句,旋即直奔主题。 听完荀彧的详细过程汇报,刘辨更加感慨荀彧的辩才,即便身陷险地,却始终能捍卫自己的尊严,甚至通过言语,来挑拨双方的关系。 “文若,你辛苦了。” 刘辨发自肺腑地心疼对方。 虽然,荀彧最终平安回来,但过程,无异于从鬼门关走了一遭。 若非荀彧技高一筹,只怕送回来的,俨然是一具尸体了。 “此乃彧之本分,谈何辛苦。” “不过.” 荀彧捏着颌下一缕胡须,饶有兴致地道:“最终是徐荣将我等送出大谷关,而非是吕布派人送出,的确有些出乎意料。” “这证明” 荀彧细眉微蹙,暗自揣测:“徐荣、吕布并未达成一致,俩人依旧矛盾重重,甚至可能因为此事,爆发出更大的矛盾。” “表面上看,此事对于咱们而言,的确是一则利好消息,但在下总感觉有些不太对劲儿,徐荣如果没能与吕布达成一致,放我等回来,岂非放虎归山?” “按照常理.” 荀彧呼出一口浊气,轻声言道:“即便要放我等回来,也该是在明日一早,殿下引兵赶来大谷关时,借助大势,强逼吕布就范。” “如此一来,至少吕布不会把怒火撒在徐荣身上,只会加深对殿下您的憎恨而已,这样才更有利于大谷关的稳定。” 刘辨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有道理,莫非徐荣此举背后,另有深意?” 荀彧依旧皱着眉:“殿下,彧在回来的路上,仔细回忆了今日大谷关整个过程,徐荣、吕布的确矛盾重重,但仍未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在下以为.” 荀彧郑重行了一礼:“徐荣此举背后,确有深意。” 刘辨试探性问:“哦?是何深意?” “将计就计。” 荀彧极其郑重地道:“徐荣料定,在下若返回广成关,双方不和之事,必会为殿下所知,如此一来,双方矛盾激化,吕布做出什么出格之事,亦在情理之中。” “而如果吕布孤军来战,殿下自然会给予其深切教训,皆时吕布败走,殿下乘胜追击,而在此时,徐荣于半途设伏,必可一举战败殿下。” “如此一来.” 荀彧言至于此,思路彻底打开:“我军损兵折将,元气大伤,无力强攻大谷关,徐荣便有足够的把握,可以支撑到董卓赶来。” “毕竟徐荣非常清楚,讨董全面展开,董卓疲于应付,目前是盟军获胜最有希望的时候,殿下绝不可能放弃这次机会。” “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如若侥幸获胜,还有拖延时间,甚至反败为胜的可能,但如果执意坚守,他们撑不过五天!” 刘辨深感佩服,王佐之才果然名不虚传。 居然可以通过如此细节,推测出这样匪夷所思的计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