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是要组建小北军五营的节奏吗?” “哈哈,有点意思哈!” “辩爷实力越来越强了。” “.” 当日晌午,冯彦便孤身离开,直奔粱县。 临近傍晚时,他果然带着兵马赶来。 刘辨更是大方,直接命他统帅这支兵马。 虽然,这支兵马数量不多,但北军的各个部分皆有,堪称小北军五营。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如今冯彦在刘辨帐下的地位,与徐荣是一模一样的,只是在兵力上,差距甚远,但这只是暂时,绝非永远。 ***** 司隶,雒阳。 西凉大营。 中军,大帐。 董卓站在牛皮地图跟前,双目紧盯着上方犬牙交错的势力,不由哂然一笑:“在延津驻扎的这批诸侯来得最早,可没曾想,时至今日却只派出个曹操。” “是啊!” 身旁李儒同样略带嘲讽地道:“不过,不止延津的诸侯,在河内屯驻的袁绍,同样迟迟没有动静,反倒是南线鲁阳这里。” 旋即。 李儒的目光落在广成关战场,细眉微蹙着:“丞相,虽然目前徐荣在广成关占据优势,但我等却不可掉以轻心。” “儒以为,不妨趁延津、河内方向的诸侯没什么动静,咱们先集中兵力,战败弘农王,然后回身复战,再逐个击破。” 虽然,董卓的兵力对上任何一路诸侯,都具有绝对的优势,但如今重点布防,导致兵力太过分散,难以将其中任何一路兵马击溃。 当然! 如果延津、河内、鲁阳三面皆有大战,还自罢了。 偏偏截至目前,只有后来者的鲁阳弘农王,有较为大的动作,其余两路诸侯盟军,压根没有进攻的迹象。 在这种情况下,李儒建议抽调兵力,集中对付南线正在鏖战的弘农王,的确让董卓比较心动。 “弘农王的确难缠!” 董卓先是肯定地点点头,旋即陷入沉思:“不过其余两路诸侯,同样不可松懈,反正徐荣目前占据优势,再抽调些兵马,支援他便是。” “丞相~~” 李儒揖了一揖。 “嗯?” 董卓皱眉:“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李儒顿了顿,沉吟片刻,终于还是下定决心:“在下近来总是有个不详的预感,弘农王屡次败退,屡次鏖战,这其中怕是有诈。” “哦?” 董卓扭头望向李儒:“怎么讲?” 李儒满脸疑惑:“具体情况如何,儒暂且不知,只是此等诡异的行径背后,怕是潜藏着巨大阴谋,弘农王挟锋芒而来,自当全力鏖战,如此行径实在有悖常理。” “在下担心.” 李儒笃定,这诡异行径的背后,必有隐情:“徐荣将军不是弘农王身旁高人的对手,广成关若是落败,势必影响全局。” 嘶~~~ 董卓倒抽一口凉气,皱着眉:“徐荣生性谨慎,而且截至今日,屡战屡胜,他即便杀不死弘农王,想来也不至于落败吧?” 李儒反问:“丞相可曾想过,弘农王会从阿阁逃走?” “这个.属实没有。” “那可曾想过,弘农王能从牛辅手中将何家人救走?” “没有。” “既如此!” 李儒极其郑重地道:“您可曾想过徐荣会败?” 董卓皱着眉:“文优,此三事截然不同,岂能类比?” 李儒坚持:“但皆与弘农王有关,而且最终惨败。” 董卓无言以对:“.” “报~~~” 正在这时,帐外响起一声疾促的奏报。 董卓抬头望去。 有传令兵急匆匆入帐,欠身拱手:“丞相,广成关方向战报,徐荣将军落败,引残部退守大谷关,请求支援。” “什么?” 董卓腾得起身,一脸的不敢置信:“徐荣将军落败,退守大谷关?” 求自订!月票!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