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东渡黄河,总督出降-《抗清》


    第(2/3)页

    王五改编部队时考虑方光琛是吴三桂最器重的谋士,也是吴三桂指定的内阁首辅,于吴周集团影响力很大,因此对方英也是笼络有加。

    某次听妻子小蛮说方英有带兵打仗的念头后,特意将其调到高大捷的忠勇镇任职。

    在王五这边时间一长,方英自是清楚这位驸马爷与忠贞营的关系,如果说之前方英还存了其它心思,这会倒是真的愿意跟着驸马爷谋个好前程了。

    因为,吴三桂死了。

    控制朝廷的夏国相对他伯父方光琛一直有意见,原因是方光琛曾在吴三桂面前说他本事一般,不能大用。

    哪怕夏国相出于各种考虑暂时仍保持对方光琛的敬重,但谁都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方英肯定伯父将来一定会被夏国相逐出权力中枢。

    所以他想要在大周朝出人头地,只能同高大捷、陆亨他们一样把希望放在新兴的定国公身上。

    万一这次定国公真能直捣黄龙擒杀鞑子小皇帝,声望之高夏国相拍马难及。

    连带着将来夏国相还是不是大周第一人,就很难说了。

    郭升这边知道自己身子骨不适合北上,也知洛阳的重要性,当下不再强求,却让因斩杀达素而晋为副将的原贴身亲兵赵长棣推荐给王五,希望能由这位视为子侄的后生替他亲眼见证汉家军队再一次兵临燕京。

    王五是知道赵长棣的,当初要不是有挖墙角之嫌,早就把赵长棣调到身边了,自是满口答应。

    出征的7500名骑兵也是王五和忠贞营的全部家当,里面还有126名原蒙八旗兵、460名原汉八旗兵。

    另有5名军官是早前在茅麓山同满大海、努尔根他们一起向明军投降的满洲八旗兵。

    之所以将这些投降的八旗兵也带上,除了这些八旗兵战斗力不错外,就是要让他们在燕京作“统战”工作,以旗人身份为周军获得更多的支持,尽可能避免于燕京同守城清军发生激战。

    没有内应,周军这7500名骑兵根本不可能破城。

    一旦周军被阻在城外,就意味这次北上斩首的奇袭以失败告终。

    后果无疑是灾难性的。

    甚至连王五还能不能回到洛阳都是未知。

    极有可能周军会被从关外赶来的蒙古骑兵追杀的溃不成军,王五成为第二个达素。

    如此,除了穆里玛联系的鳌拜党羽和两黄旗内应外,一心会和光复会这两个秘密组织也被王五启用,分别通过不同渠道将北上消息秘密发出。

    河对岸很快传来喊杀声,由于距离太远众人很难看清战况,只能耐心等待。

    约摸两柱香后,先前渡河的十几条渡船再次出现在众人视线中,其中一条船的船头上站着一个手拿红旗不断摇晃的士兵。

    这是事先约定的得手信号。

    高大捷兴奋一拍大腿道:“公爷,徐标统得手了!”

    “得手好,好,好!”

    穆里玛悬了半天的心也终是放下,欢喜的就差手舞足蹈,这模样看的王五不由好笑。

    好笑的原因在于他当初费尽心思把吴军主力拽过长江,以促使吴三桂坚定北伐,完成神州的再次光复。

    这个穆里玛同样也是绞尽脑汁要把他拽过黄河,不过为的可不是帮汉人光复沦陷河山,而是报他瓜尔佳氏一族的私仇。

    “走,上船!”

    尽管知道对付巡检杂兵根本不会出什么意外,但如此迅速解决对岸还是让王五格外高兴,当下拉着穆里玛这个大功臣与高大捷等人上船。

    黄河,王五前世经过很多回,但这一世他是第一次在船上横渡这条中国的母亲河。

    船至河中时,一种难以言表的心情从心底涌出,口中呢喃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

    耳畔,隐隐传来歌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