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老四,朕都觉得朕可能还会不死,呵呵。” 朱祁钰吓唬朱见漭。 “爹,儿子巴不得您再活两年呢。”朱见漭心知肚明,老皇帝纯粹靠药吊着命,彻底油尽灯枯了。 “朕累了,不想熬了。” 朱祁钰笑道:“你一直都想知道,正统帝和朕的故事,今日趁着朕脑子还算明白,就告诉你吧。” 这对兄弟的故事,绝对可以用脍炙人口来形容。 “朕与他初见,那年朕八岁,他九岁。” “朕从外宅入宫的时候,吴太后就告诉朕,要先叫哥哥,争取得到哥哥的喜欢。” “因为那时,他就是太子,他是先帝独子,朕是一个见不得光的儿子,当时还未得到正式承认。” “朕能被承认,主要原因是先帝子嗣稀薄,除了他,就是朕了,再加上先帝遗命,朕也就顺利入宫了。” “在朕的刻意巴结之下,他对朕是不错的。” “不管从哪个角度说,他都是朕的好哥哥。” “因为朕对他的皇位,没有丝毫威胁,兄友弟恭,对他而言是获取政治资本的好途经。” “二十二岁之前,朕一直活在他的羽翼之下,他待朕着实不错,郕王是他封的,所有富贵,都是他赐的,把朕留在京师,是他舍不得朕。” “他出去征战,留朕监国。” “于情于理,朕得承认,他是朕的好哥哥。” “而从理性角度看,他也是个好皇帝,他亲政之后,不像宣宗皇帝那样荒于政事,而是勤勤恳恳,也是他要改制军中的。” “其实,改制军中这个想法,是宣德九年,宣宗皇帝提出来,结果宣德十年正月,宣宗皇帝就忽然死了。” “正统帝受到了严格的帝王教育,而且他是个雄心勃勃的人,亲政后,就要改革军中,再次出海,并提出改漕运为海运等种种措施。” “于情于理,他都该是个卓尔有为的皇帝。” 朱见漭都懵逼了,从他爹嘴里,居然给正统帝如此正面的评价! 这也太扯了吧? “可是!” 朱祁钰慢慢坐起来:“他是朕的好哥哥,正统朝也算是政治清明,改革理念十分先进,确实是个好皇帝!” “但是,他不该投降!” “土木堡之变,他可以败,但他应该死!” “我朱家人,没有软骨头!” “从太祖、太宗,哪怕仁宗皇帝,都杀过人!” “莫看仁宗皇帝是个大胖子,庙号仁宗,其实也是个硬汉,他一生没低过头!” “汉王、赵王,都是血里来血里去的铁汉!” “宣宗皇帝,更是马上皇帝,他曾阵斩强敌,可谓铁骨铮铮!” “太祖皇帝那么多儿子,可有一个软蛋?” “就连建文帝,也有自焚而死的勇气!” “我朱家,没有软骨头!” “他可以败,但不能投降!” “败了,可以重来!” “投降了,我大明的脊梁就断了!” “朕绝不能容他!” “他有罪!他有大罪!” 朱祁钰嘶吼道:“换朕土木堡之变被俘,朕一定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我大明皇族,没有跪下的人!” “他呢?不止跪下了!” “还叫开了边关的大门!” “放纵瓦剌进入大明腹地抢掠!惨死者,不下十万,被抢掠者,不下百万!” “我大明四代帝皇,塑造的大明脊梁,断送在他的手里!” “我大明充足的仓廪系统彻底崩溃,边防崩溃,民间生活崩溃,军事崩溃,大明由盛转衰,就断送在他手里!” “人没了可以再生,钱没了可以再赚,可精神没了,传承没了,怎么再续?” “朕岂能不恨?” “莫说亲情,就算是朕的亲儿子,朕也永远无法原谅他!” “他可以败,为什么要投降?” “投降也就罢了,为什么要下圣旨,逼迫边关打开边防,放任瓦剌大军长驱直入!” “为什么啊!” 朱祁钰声嘶力竭:“过去七十年了!朕还是放不下!朕还是恨他!” “他是皇帝!是这个帝国的主人!” “他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子民受到不该有的损失!” “为什么要让大明走向崩溃!” “为什么啊?” “他姓朱啊,太祖、太宗、仁宗、宣宗四帝,哪个是软蛋?” “为什么他要跪下啊!” “七十年过去了,朕都要死了,朕还是恨他!一刻都不停息的恨他!” “哪怕去了地下,朕还要再杀他一次!” 朱见漭很少见到他爹情绪失控的样子。 他无法理解,当时因为土木堡之变和北京保卫战,大明衰退到什么样子,可以说北方一片疮痍,饿殍遍地,家家户户连衣服都没得穿,饭也吃不饱。 这些都是朱祁镇下旨打开边防,造成的! 没有他的圣旨,瓦剌就算雄兵百万,也打不开大明的边防! “好吧!” “就算他跪下了,他怕死,他要求生,他舍不得死!” “好!” “朕能理解他。” “只要他不打开大明边防,朕不至于如此恨他。” “他可以给朝廷写信,朕花钱赎他,给多少钱,朕都愿意!甚至,他回来索要皇位,朕也给他!” “朕都可以不要!” “可他为什么要打开大明边防啊!” “老四,你不知道啊,景泰元年,北京保卫战之后,大明整个北方,衰落成什么样子啊。” “洪武朝,北方什么样子,景泰朝就是什么样子。” “若无他圣旨,叫开边关城门,哪来的北京保卫战?” “北方怎么会衰落成这样啊!都是他的罪!” “为何景泰朝要完全仰仗漕运啊,就因为北方彻底烂了,烂得不成样子了。” “那种烂,伱是想象不到啊,哪怕京畿,走几十里都见不到几个人,全是荒地,长满了野草。” 朱祁钰吐出一口浊气:“他都敢放任也先打进北京城,他还有什么事是做不出来的!” “从土木堡之变后,朕的亲哥哥就死了!” “起码在朕的心里,他就死了!” “朝臣将责任怪罪到一个太监的头上!” “却不想,若无他授意,王振怎么敢做那些事啊!” “朕都佩服那些文官,给土木堡之变找了很多很多理由,朕听来都觉得可笑。” “什么狗屁理由,都是借口!” “什么借口都洗不白他!” “朕恨他!” “即便因他土木堡之变,让朕登上帝位,朕也恨他!” “即便过去了七十年,朕对他的恨,没有一刻钟消减!” “恨他让繁盛至极的大明,变得千疮百孔!” “恨他让大明边关七十余年建立起来的城防,毁于一旦!” “恨他让大明从对外开拓,进入到被迫战略收缩;恨他因为瓦剌之败,导致藩国臣属,纷纷将朕看做笑柄!” “你可知道,永乐朝,我大明有多少藩属国啊!一百多个啊!遍布整个亚洲!可以说,整个亚洲,皆是我大明之土!” “可土木堡之变后,莫说整个亚洲了,连贵州都不是了!” “朝鲜、安南看尽了大明的笑话!” “藩国虽然没脱离大明,但都对朕不太上心了。” “乌斯贜都不许朕派人上高原!是瞧不起大明啊。” “正统十四年,到景泰四年,云南一年多少次造反啊!” “镇压不住了!” “三征麓川,已经让云南所有藩属看出大明的虚弱,而土木堡之败后,天下人都看穿了大明是只纸老虎!” “大明完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