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吃完晚饭,周梁就送他奶过来表叔家里了。 因为这边的家里啥都没有呢。 周梁没多留就回去了,宋大姑跟乔念瑶说起宋小姑很羡慕,说明年她们老俩口想去省城走走看看。 “这还用提前打招呼呢,小姑跟小姑父什么时候有空,就什么时候过去。”乔念瑶笑了笑。 宋大姑也笑,又说起邓守江去教书,还有邓守湖学车的事。 邓守江去乡镇教书乔念瑶倒不是多意外,这年代就是这样。 别说这年头,她所在的末世也一样,教他们那一群孩子读书认字的,其实也是个半桶水。 在盛世当然不够看,但就眼下这个百废待兴的时期,教低年级的要求还真不高。 有一句话是儿孙自有儿孙福。 但发生在邓守江身上的这事,就很明显是家里有长辈关照的好处了。 只要他不作,那么稳稳当当干下去,把资历熬出来了,这饭碗可就稳了。 哪怕发不了财,但总是能衣食无忧。 要是以后媳妇也是教师,也算是双职工了,比上不足比下也有余。 比如公社卫生所的小珍大夫跟黄大夫两口子,他们就很知足常乐,小日子也过得很不错。 至于邓守湖学车的事,乔念瑶则是听过就算了,这些事不用她多管。 “都在家呢?”大根嫂笑着拎了一大块猪肝,还有一根大骨头过来。 “嫂子你咋拿这些过来?”乔念瑶就道。 大根嫂笑,“这不是拿过来感谢你的吗?我家老大今年成绩进步了许多,都是你去年给他说了学习方法,也是叫他拿榆木脑袋有些开窍了。” “真的呀?”乔念瑶笑,“现在是班上第几名?” “今年期末考考了班上二十名。”大根嫂很高兴。 虽然二十名并不高,可比起去年吊车尾,她儿子贺金鑫都被老师重点关注了,说他好好努力,明年一定可以考上高中! 今年已经初二了。 如今高考恢复,全都关注着孩子的学习呢,能不感谢乔念瑶吗? 也忍不住感慨,到底是状元,就是不一样,随便指点一下都够普通孩子受用终身。 当然也是想请乔念瑶难得有空,再点拨一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