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无忌.” 目送杨师道与云端离开后,李世民不由无奈地叹了口气,旋即扭头看向身旁的长孙无忌,怅然若失地道:“你说朕现在该怎么办?” “朕现在是越来越理解朕父亲了,想必当年的朕与他,就像现在的朕与承乾,他真的越来越优秀了啊!” 这是李世民第一次承认李承乾的优秀,也是第一次认识到李渊当年的艰难。 一个天策上将的儿子,一个无敌战神的儿子,带来的结果是一样令人坐立难安的。 只见长孙无忌也深深的叹了口气,道:“要不,还是与太子和解吧,让他真正行使他太子的权力,您看如何?” “可是朕不甘心啊,朕才三十多岁,你知道朕有多少想做的事,还没有做完吗?” “臣” 长孙无忌张了张嘴,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忍不住道:“其实,陛下可以和太子商量着做你想做的事,父子同心,难道不好吗?” “呵,商量着做,朕弑兄杀弟,逼父退位,换来的就是这样的结果吗?”李世民冷冷一笑,旋即一脸阴沉地盯着长孙无忌,又道:“当初你劝朕八百人就八百人的勇气,去哪了?” “可是陛下,今时不同往日,我们现在站的位置是太上皇的位置.” “什么太上皇!?朕永远不可能做太上皇!” 还没等长孙无忌把话说完,李世民就炸毛了,只听他杀气十足地强调道:“朕告诉你,永远不可能!” “这” 长孙无忌顿时语塞。 气氛也随之变得凝重起来。 其实,李世民的心情,长孙无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所谓的精神胜利法,也就骗骗自己而已,哪里能够当真。 毕竟问题摆在那里,如果不去解决,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峻,真到了问题不能解决的时候,恐怕就是下一次玄武门了。 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李承乾的胜算,正在越来越大。 虽然李世民在军事才能这方面,肯定是要强过李承乾的,但在武力值,以及军备方面,绝对是要逊色李承乾的。 所以,父子俩真的走到不可挽回的那一步,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威望和大义这两方面的问题。 而威望和大义,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李承乾是两样都不占优势的。 毕竟这个社会的道德标准摆在那里,忠孝仁义。 哪怕李世民曾经将这个道德标准踩在脚下摩擦,也不能否认这个标准的巨大作用。 所以,从这两方面的问题去分析,李世民可以说,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除非他把李承乾逼急了,破罐子破摔,就要走他的老路。 但以他对李承乾的了解,以及他的政治觉悟,是不可能把李承乾逼急的。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必须要想一个切实有效的办法,压制李承乾的成长。 尽管他之前已经试过很多办法压制李承乾了,但每一次都会让李承乾绝地反击,甚至变得更强。 这也是他惆怅的主要原因。 “你说,朕如果现在削去他的兵权,会怎样?” 沉默了半晌,李世民忽又沉沉地开口道。 却听长孙无忌连忙道:“陛下千万别这么做!” “为何?” “不是,陛下您想想,太子目前正在为大唐开疆拓土,稳定边陲,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而您若因为担心太子势大,削去他的兵权,这不是昏君所为吗?” “你说什么!?” “陛下息怒,且听臣把话说完,当初白起攻打赵国,乐毅攻破齐国,都是因为君主担心他们势大,才下令他们半途而废,这也为以后的秦赵战争,燕齐战争,留下了不必要的麻烦。” “难道陛下想要我大唐边陲永不安宁吗?” “这个.” 李世民迟疑了一下,然后有些烦躁地道:“那你说怎么办?朕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那逆子坐大,然后回来逼迫朕吧?朕说了,朕不是太上皇,朕绝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 “可是.” “启禀陛下!兵部尚书侯君集求见!” 就在长孙无忌准备再说两句的时候,门外忽地传来一道禀报声。 只见李世民微微蹙眉,旋即沉声问道:“何事?” “回陛下,据兵部尚书所言,好像是因为高昌国那边的事!” “高昌国?” 李世民下意识与长孙无忌对视一眼,只见长孙无忌也一脸疑惑,于是摆手道:“让兵部尚书进来!” “是!” 门外应了一声。 很快,侯君集就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臣,参见陛下!” “嗯,侯尚书免礼!” 李世民点了下头,旋即直接问道:“朕适才听闻,高昌国那边有事发生?” “回陛下,确实有事发生,臣刚刚接到长安那边的消息,高昌国意欲对我大唐开战!” “你说什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