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随着寒冬的到来,唐军在辽东战场的进度,已经陷入了停滞。 李世民原本想要跟之前一样,势如破竹的拿下辽东城,结果却因高句丽人的顽强抵抗,以及各种天气的不可抗因素,打乱了他所有的计划。 此时此刻,外面大雪纷飞,铁器冻如冰锥。 一堆堆篝火在唐军帐篷里点燃,一锅锅滚烫的青菜疙瘩汤在不停的翻滚。 虽然唐军的粮草尚未出现短缺的情况,但就这么一直耗下去,明显不是办法。 于是,李世民在三天之内,召开了五次军事会议,每一次军事会议的主题,都是如何拿下辽东城。 本来之前按照李孝恭的战术,通过并排使用抛石机,达到全面火力覆盖的状态,差点就将辽东城攻破了。 结果天降大雨,给了高句丽喘息之机,让他们在后来的防御中,找到了应对唐军并排使用抛石机的战术。 如此一来,唐军再想攻破辽东城就难上加难了。 当然,除了应对唐军的战术,老天似乎也在帮高句丽人的忙,不止那天下了大雨,接连好几天都在下大雨。 而大雨过后,又是风雪天气,直接就将唐军的节奏全打乱了。 却听李世民率先开口道:“朕为解民倒悬而来,并非嗜杀之主,今剑指辽东,乃不得已而为之。然,高句丽大对卢渊盖苏文,不尊上国,不爱子民,更兼负隅顽抗,朕欲给他一个狠狠的教训。”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这辽东城着实难攻。故而,朕打算退回定州,待明年春来,再行攻伐之事,诸位觉得如何?” 在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李世民仿佛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不由颓然坐了下去。 其实,话虽然说得好听,实际就是承认了这次战争的不利。 这对于一直在军事上无往不利的李世民,肯定是有不小的打击的。 然而,他的话音刚刚落下,李孝恭就率先站出来拒绝道:“陛下,咱们在辽东打了快半年的仗了,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 “是啊陛下,咱们再坚持一段时间吧!不就是一个月没攻下辽东城吗?当初杨广百万大军都折戟在了辽东城,我们还算好的了!”尉迟恭也站出来随声附和道。 其余将领虽然没有开口,但他们同样不希望李世民撤军。 毕竟李世民若要撤军的话,他们之前打下的那些城池,可就白打了。 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反对撤军的,比如侯君集。 只听侯君集冷不防地开口道:“以我军目前的情况,就这么耗下去,没有任何意义,反而让士兵们的士气越来越低,与其如此,不如早点撤退,再做打算!” “不错,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现在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我们这边,这仗还有打的必要吗?”张俭也立刻附和道。 一时间,众文武大臣纷纷陷入了争执。 有支持撤军的,有支持继续战斗的,更有甚者,支持和谈的。 但无论哪种争执,最终都没有争出个所以然来。 直到李世民沉声喝断了了他们:“够了——!” 此言一出,全场瞬间鸦雀无声。 就连尉迟恭,程咬金这些将领,都不由噤若寒蝉。 却听李世民又沉沉地道:“你们以为朕不想打吗?关键是,咱们有打的办法吗?” “这个.” 众将此言了一下,却听李道宗讪笑着道:“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咱们这么多人,难道还想不出一个可行的办法吗?” “哼,若是想得出,朕至于三天开五次会吗?”李世民冷哼一声。 众将闻言,立刻变得无比尴尬。 却听李道宗又讪笑道;“不瞒陛下,我倒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不知道可不可行,一直没敢说出来。” “什么办法?” 李世民一个冷眼扫过去。 若是换做平时,他是绝对不会问李道宗办法的。 因为李道宗的军事才能,在他看来,就跟程咬金一样,还不如让他做先锋大将呢。 只见李道宗摸了下鼻子,嘿嘿笑道:“上一次,我们之所以没有攻下辽东城,除了天气原因之外,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攻城武器不行。” “等下!你的意思是,抛石机不行?” 李孝恭立刻就站出来反驳道:“我们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哪次不是用抛石机攻城的?” “你说的那是以前,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用抛石机,这不就是娶了小妾,陪夫人吗?” “哈哈哈——” 众将闻言,顿时轰然大笑。 而李孝恭则满脸铁青,咬牙切齿道:“道宗,你别在这里胡说八道,东拉西扯,陛下是问你攻取辽东的办法!” “对啊,我就是在说攻取辽东的办法啊!” 李道宗耸肩道:“我觉得,比起抛石机,用火炮会更有威力!” “而且火炮的弹药种类多,比如开花弹,打击城楼的效果会更好!” “但是火炮的射程短,很容易被敌军骑兵骚扰”张俭冷不防地插嘴道。 李道宗则不以为然地看了他一眼,道:“谁说我们就一定要将火炮放在地上了?我们就不能想办法,搭个台子,将火炮放在台子上射击吗?” “搭台子?” 李世民也忍不住道:“搭什么台子?” “回陛下,臣昨天与太子那些工兵私下交流,据那些工兵说,他们会一种短时间内搭建高台的技术,而且那种高台,还可以向前推进。故而,臣就在想,何不采用这种高台,将火炮架到高台上去,一边向前推进高台,一边平射辽东城城楼,再配合云梯,派出敢死队强行登城,纵火焚烧城西,在强风之下,火势必定迅速蔓延。” “如此一来,高句丽守军必定慌乱,而我们.” 说到这里,李道宗的话便没有再继续说下去,因为他已经看到李世民的脸上,挂满了神采奕奕的笑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