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颉利用两万人的代价,终于把唐军堵在了狭长的乌尔特山谷。 但是,在这之前,他可从未想过,自己援助梁师都,会损失这么多兵马。 甚至在自己亲侄子被薛仁贵一刀斩成两瓣的时候,他都没想过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为他报仇。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颉利觉得不值。 可是,颉利为何又改变了主意呢? 这主要的原因,还是梁师都派来的人,给了他两个重磅消息。 其一,这些跟他作战的唐军,是唐朝在朔方的大部分兵力。 其二,唐朝太子李承乾,太上皇李渊,以及李世民的大舅子长孙无忌,都被梁师都围困在了唐军营地。 只要他能剿灭唐军主力,或者逼迫唐军主力投降,他就可以联合梁师都,活捉唐军营地里的重要人物。 在他想来,有了这些重要人物,他就能从唐朝那富庶的国库中拿到金银财宝,丝绸粮食。 但是,他却不会像上次渭水之盟那样,只做一次买卖,他要把这些重要人物当作长期饭票。 没物资了就让唐朝人送过来,今后也不用再为物资发愁了。 所以,他才会不惜一切代价的对付这支唐军。 即使这支唐军,特别是那支为数几百人,战斗力不输玄甲军的骑兵,给了他不小的震撼,他也要拿下这支唐军。 没办法,一张唐朝的长期饭票,对突厥来说太重要了。 特别是遭遇了连年雪灾的突厥,太需要唐朝的物资了。 而且,还能以此消弱唐朝,将唐朝永远踩在突厥脚下。 可谓一箭双雕。 至于李世民会不会赎回自己儿子和父亲,在颉利看来,这是毋庸置疑的。 因为他的军师早就跟他分析了其中的可能,除非李世民想臭名远扬,或者坐不稳那个皇位,他就必须得乖乖交钱。 然而,现在有一件让他头疼的事情,那就是,他虽然牺牲了两万人的兵马,将唐军堵在了乌尔特山谷。 但无论他怎么劝降,唐军都宁死不降。 这让他大为恼火的同时,又产生了一丝犹豫。 如果他真的不惜一切代价的消灭这支唐军,那他的实力将大打折扣,以后镇压突厥内部的叛乱,都有些捉襟见肘,更别说将唐朝踩在脚下了。 所以,接下来怎么对付乌尔特山谷里的唐军,对颉利来说,是个大难题。 却听赵德言若有所思地道:“大汗,我看要不这样,咱们诈他们一诈,让他们军心涣散,再逐步瓦解!” “嗯?” 颉利微微一愣,而后面色大喜:“怎么诈他们?” “刚刚那个梁师都的使者不是说,唐军大营被梁师都包围了吗?咱们就将这个消息告诉他们!” 赵德言笑着道:“不管他们信不信,咱们现在占据上风是事实,只要他们担心大唐太子和太上皇,必定生乱!” “妙啊!” 颉利一拍额头,豁然开朗,旋即十分欣赏的看着赵德言:“我得赵军师辅佐,大事可成啊!” “呵呵.” 赵德言谦虚地笑了笑,又道:“事不宜迟,属下这就派人去告知他们!” “好!此事就全权交给你了!” 颉利很爽快的将权力交给了赵德言。 而赵德言则心头大喜,连忙领命离开了。 ……… 与此同时,乌尔特山谷里。 薛仁贵率领的铁浮屠,一个个累得四仰八叉,横七竖八的躺在山谷里的乱石中。 至于薛仁贵本人,则面色铁青的守在山谷出口,冷冷看着前方的突厥大军。 死!他薛仁贵不怕,怕的是军心动荡。 虽然在来之前,他就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但他依旧对突围抱有一丝幻想。 因为乌尔特山谷,并不是一条死路,只要他率领残军,一路向北,就能走出这条山谷,然后再由北转南,说不定能回到唐朝。 可是,自己等人能回到唐朝,太子殿下那边怎么办?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身上了,自己就这么离他而去了? 不! 自己绝不能这么做! 自己答应了太子殿下,要将薛将军他们带回营地! 就在薛仁贵下定决心的时候,李元宝拖着满身伤痕,一脸疲惫的走了过来。 “薛统领,咱们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再这么被困下去,我怕将士们支撑不了多久了!” “嗯?” 薛仁贵微微一愣,旋即转身看向李元宝,蹙眉道:“你有什么想法?” “趁着夜色,速速北撤,否则等到颉利下定决心,我们恐怕就走不了了!”李元宝叹息着说道。 薛仁贵深深看了他一眼,又看了那些唐军一眼,略微犹豫,而后郑重其事地点头道:“好,我掩护你们北撤!” “啊?” 李元宝吃惊了一瞬,道:“薛统领不跟我们一起北撤?” “我答应了太子,助你们突围,虽然没有回到营地,但你们终究还是突围了!” 薛仁贵笑道:“这样算的话,我的任务也算完成了。” “可是,外面至少还有两万突厥大军” “我知道你什么意思,但我不能那样做!” 还没等李元宝把话说完,薛仁贵就抬手打断了他:“军人惧死,还称得上壮士吗?你们若有机会见到太子,当明我志.” “唐军的兄弟们!有一个坏消息要告诉你们,你们的太子,太上皇,还有你们的大将军,都被我们捉住了!识相的赶紧投降吧!别做无谓的挣扎了!” “即使你们逃走了,你们回到长安也是死路一条!李世民不会饶恕你们的!” 薛仁贵的话音还未落点,谷外就传来了一个震惊所有人的消息。 只是片刻时间,山谷里的唐军就来到了谷口,包括被斩掉一只手臂,以及浑身浴血的李正宝,薛万彻。 “该死!怎么会这样!我要回去救太子殿下!咳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