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过,他们恐怕做梦也想不到,李二陛下这次修改律法,宛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如果说,李二陛下在历史上,最大的污点是什么,恐怕很多人都会说玄武门之变。 其实,玄武门之变也就在普通老百姓心中算个污点,对于后世的政治人物来说,玄武门之变根本不算什么,毕竟哪个皇帝没杀过几个亲人? 曾经的大汉棋圣,不也开创了文景之治,被后世称赞吗? 所以,李二陛下真正的污点,是改史。 而他改史的内容,也不是玄武门之变,是他父亲李渊。 在《旧唐书》中,他将李渊改成了一个无能的君主,是靠着他一己之力,才有了大唐的天下。 虽然真正的历史不会掩盖李世民的功绩,大唐也确实是他打下来的,但李渊绝不是无能的君主。 至少从太原起兵,到关中建国这段时间,消耗的全是李渊几十年的政治资源,至于到了关中之后,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是靠人家李二陛下打的天下。 所以,大唐的天下,准确来说,是李渊父子相互成就的结果。 李二陛下改史,也确实是他的政治污点。 “你们都听着,法律是给老百姓穿的衣服,太紧了不行,太松了也不行,所以,朕才让你们多人议论修订。” 说完,李世民又环顾三人道:“这宽,这简,老百姓要容易懂,官吏容易执行,而且一旦定下来,不要轻易改动,明白吗?” “明白。” 三人对视一眼,异口同声。 ........ 就在这时,殿外忽地传来一道声音:“启禀陛下,魏征求见!” 李世民愣了一下,而后摆手道:“宣他进来!” “诺!” 殿外应诺一声,很快,一身青袍的魏征就走了进来。 “臣,魏征,参见陛下!” “免礼!” 李世民笑着摆了摆手,道:“魏征,你有何事见朕啊?” “回禀陛下!” 魏征行礼道:“臣奉陛下之命,谏议朝政,今日朝会,陛下对太上皇执政时期的政令,做了一些删改。 臣回去之后,反复思忖,觉得‘罢四方贡献’这条,不易删改过快,否则会让地方觉得,陛下朝令夕改,影响新政实施。” “朕怎么朝令夕改了?” 李世民顿时有些不悦地道:“让各地进贡奇珍异宝,如果朕没记错的话,好像是武德八年,太上皇生辰前下的令吧!” 魏征躬身道:“陛下记得没错,但臣想问陛下,今夕是何年?” “放肆!” 长孙无忌怒喝一声,斥道:“魏征,你当陛下不记年月吗?而今乃武德九年!” “那敢问吏部尚书,我大唐的疆域有多大?”魏征淡淡道。 “这....” 长孙无忌愣了一下,正准备反击。 就在这时,李世民摆手打断了他:“好了,无忌,朕已经明白魏征的意思了!” “以我大唐现在的疆域,政令传达,最近的地方,一日内可以传达。最远的地方,要数月才能传达。这一来一回,算起来,确实不易删改过快....” “但是。” 说着,他话锋一转:“就近的地方,还是要通知他们,不要再进贡奇珍异宝了!” “陛下英明!” 四人异口同声道。 “呵呵....” 李世民淡淡一笑。 这时,杜如晦又道:“陛下,适才谏议大夫提到了年月,这马上就要到明年了,是不是应该议定新年号了?” “嗯,克明说得对!” 李世明笑着颔首:“太上皇登基的时候,定武德为年号。显然,武德这个说法,在和平年代,已经不太妥当了!” 说完,环顾四人道:“诸位爱卿对新年号,可有想法?” “这....” 四人对视一眼,纷纷陷入沉思。 片刻,房玄龄率先开口道:“陛下以为,天佑如何?” “这不太妥吧!” 李世民还没有表态,杜如晦就接过了话头:“这好像是把责任推给了上苍。 关键是,不能显示陛下要治理天下的决心啊!” “我所指的上苍,乃宏大之上苍,混沌之穹苍,你说他混沌吗?有之则无,无之则有!” “但是万物生息,都要靠他护佑!”房玄龄笑着解释道。 “嗯....” 李世民点了点头,却没有表态。 房玄龄又接着道:“天子,乃上苍所赐,我大唐天下,也要靠这样的上苍来护佑!这有何不可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