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魏先生出手帮忙解决了叶家五个孩子读书的问题。 崇文书院中的学习气氛十分浓郁,而且有很多学生都是贫苦人家出身。 在这里一切都向学业看齐,叶昌瑞来到这里简直如鱼得水。 另外四个孩子也被这边浓厚的学习氛围感染,读书的态度都端正了许多。 而叶庆山此时也已经整理好队伍准备出发,直奔西北边陲。 眼瞅要到腊月了,他这一去,过年是肯定回不来了。 所以叶家人全都到城门口来送行。 叶老太太更是道:“庆山,你这一路照顾好自己,不用惦记家里。 “过年的时候,直接让你媳妇带着孩子来家里过年,一大家子人就该团团圆圆的,你说是不是!” 陪着晴天过来的瑞亲王和瑞亲王妃听了这话,对视一眼没有说话,却都能感受到的对方心里的担忧。 这眼瞅着就要进入腊月了,但是夫妻二人谁都不敢问晴天准备在哪里过年。 不问好歹还能有个盼头。 一旦问出口,得到的是自己不想面对的答案,那就彻底没希望了。 而且册封仪式那日,晴天还私下悄悄找皇上要了个恩典。 可夫妻俩到现在都不知道具体的内容是什么。 瑞亲王妃在晴天这里打探不到半点儿消息。 瑞亲王只好自己亲自进宫去找皇上打听。 谁知道皇上早就跟晴天统一了阵线,说什么都不肯告诉他。 还说等以后他自己就知道了。 这一下子反倒让瑞亲王更加好奇,开始仔细观察起晴天的一举一动。 可晴天每天上午去秦府读书,下午隔三差五的去女学找吕娘子,生活跟以前完全没有任何区别。 于是这个疑问就始终盘桓在瑞亲王的心里。 送走叶庆山一行人之后,时间也终于进入了腊月。 一到腊月,京城中过年的氛围一下子就浓了起来。 京中许多铺面都重新收拾了店面,挂上各种彩绸,贴上年画,摆出各种喜庆的摆件。 就连叶大嫂也入乡随俗地重新装饰了酒楼。 而且依照每年的惯例,京中一东一西两边都在指定地方开了大集。 为了方便百姓购买年货,这个大集会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儿的上午。 叶老太太听到这个消息,忍不住道:“没想到就连京城也有这种半拉集啊! “想当年你爹还在世那会儿,一个人养活一家子。 “为了家里能过个好年,秋收后他就跟着村里其他人一起出去给人送货。 “原本说好能赶在小年儿之前回来的。 “谁知道路上有事耽搁了,直到大年三十儿当天早晨,几个人还揣着赚来的钱往家赶。 “当时我在家守着你们四个,也不知道你爹什么时候能回来,家里除了粮食啥也没有,老四还哭着要吃肉,真是感觉日子都要过不下去了。 “谁知道你爹回来的路上居然遇到了半拉集,他用工钱在集上买了猪肉,还给你们买了糖块儿,急匆匆地赶回家。 “多亏了半拉集,咱家那年三十儿才吃上了一顿肉饺子。” 听了也老太太的话,叶家兄弟四人都露出了回忆的神色,想来是都还记得那顿饺子。 叶老太太继续道:“只可惜你爹是个没福的,走得早,没赶上家里如今的好日子。” 如今四个儿子都找到了适合自己做的事儿,也都算是小有成就。 家里每天吃的肉和菜,都有专人送到酒楼来。 孙子们都能去书院读书,唯一的孙女更是冰雪聪明,惹人疼爱。 这好日子,当初真是做梦都不敢这么梦啊! 想到这里,叶老太太突然问:“老大,今年过年咱们在哪儿过啊?” “娘,家里新房子都盖好了,家具什么的也都打好搬进去了,就等着咱们回去过年呢!” 叶大嫂也道:“是啊,娘,人家不都说,搬家的头一年,必须在新家过三十儿么!” “谁问你们这个了,我是问,晴天今年究竟在哪儿过年啊? “都到这会儿了,还没有个准信儿呢?你俩该不会还没问过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