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话虽然的确有客气的成分在,但是不得不说,跟在关外风吹日晒的叶老太太相比,叶秀凤的确显得年轻许多。 两个人说话的时候,王向磊闲着没事,便逗弄着同样坐在炕上的晴天。 “你今年几岁了?” 晴天闻言道:“表叔,我三岁半了!” “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叫晴天!”晴天说完立刻道,“‘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的那个晴天。” 王向磊都听傻了,关外的小孩都这么厉害么? 三岁半就能出口成章? 他真是后悔死了,老实待着不好么?非要逗什么孩子! 但是怕什么就来什么。 叶秀凤自然也听到了晴天背诗,先是惊讶不已:“哎呦,晴天这么小就会背诗了?可比你表叔强多了!” 她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教育儿子的好机会。 “向磊,你看看人家晴天,才三岁半,就会背诗。 “再看看你,都十几岁了,你会背几首诗? “家里年年给你花着钱,拿着束脩,不是让你去学堂里睡觉的! “你好歹能会背几首诗,也算我跟你爹没白给你花钱!” 叶二嫂听她提起学堂,立刻上心地问:“姑,咱们村里有学堂么?” “有个私塾,是村里秀才老爷办的。怎么,你家儿子要上私塾啊?” 叶老太太接话道:“是啊,大孙子昌瑞,之前在关外的时候就上过几年私塾了。 “下面三个小的也都到了该送去开蒙的年纪了。 “原本打算安顿好了再慢慢来,这不听你提起来了,先打听打听也好。” “秀才老爷是咱们村里人,今年五十多岁了,肚子里还是有些墨水的。 “从给孩子开门一直到去参加童生试都是不成问题的。 “之后若是再想进学,就得去县里或是京中了。 “如今私塾里都是咱们村的孩子,不多,也就十来个。” 叶二嫂和叶三嫂更担心束脩的问题,听叶秀凤一直没讲到,不由得着急。 第(2/3)页